第三百六十三章,價格戰(第2/3頁)

“而且你以為彈劾攻訐就能夠將他下牢獄?”

“他雖然本身沒有多少背景,但是他娶了兩個老婆,一個是定國公的孫女,一個是李侍郎的孫女。”

程伯安一聽,頓時就冷笑道。

這些人恐怕連自己的競爭對手都還沒有搞清楚,真以為輕輕松松就能夠對付了這個劉晉,如果真的如此簡單,他也就不會召集大家來商量此事了。

更何況,即便是幹掉了劉晉,那有如何?

長蘆鹽場的大東家又不是劉晉,而是弘治皇帝,是太子,是英國公、定國公、成國公等勛貴集團。

聽到程伯安的話,大家頓時就沉默了,開始沉思起來,聽起來事情似乎真的沒有如此簡單,能夠讓這個程伯安頭痛的事情還真是不多。

“另外去年北方三省大旱的事情,當今天子可是一直都沒有放,我們在朝著的人可都是遭了秧,現在大家都非常的小心謹慎。”

接著程伯安又提到了去年北方三省大旱的事情,上一次也是他們這些鹽商加上徽商和一些江南大族聯手,想要接著這個機會來限制皇權,搶奪玻璃廠這個下金蛋的母雞。

結果都不用說了,為首的胡家,原先是徽商之首,現在整個胡家都已經被抄家滅族,其它參與的大族也是遭到了重創,更是連累了整個江南士林,大批江南地區出身的官員都被牽連,而且這事情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

年初的時候,又是一波風氣,接連倒下了好幾個江南地區出身的朝中大佬,程敏政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現在大家都非常的小心,謹慎,根本就不敢去觸及弘治皇帝的逆鱗,這也是為什麽劉晉麾下諸多產業都辦的順順利利的原因。

盡管朝中有很多、很多的大臣都想搞死劉晉,都想將弘治皇帝給拉回到以前的狀態,可是誰都不敢出聲。

現在的弘治皇帝,再也不是以前的弘治皇帝了,知道用廠衛的力量,知道保護自己的錢袋子,更重要的是不再一味的相信倚重這些文臣了。

“程伯安,你就直說吧,我們該怎麽辦?”

“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蚱蜢,唇亡齒寒,誰敢動我們的鹽,我們就要和他們沒完。”

這時,程伯安安排的人開口說話了。

“對,說說你的辦法吧。”

“這不行,那不行的,還有什麽辦法可行?”

馮相點點頭說道。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我們要針對的是長蘆鹽場,只有讓長蘆鹽場倒閉了,或者是轉變成和我們江淮地區的鹽場一樣,成為官辦的鹽場,我們就算勝利了。”

“還有就是我們現在不能再動用朝中的力量,江南士林因為去年的事情遭到重創,剩下的人都在自保,再出事的話,我們就要失去在朝著的話語權,以後就沒有人來維護我們的利益了。”

程伯安思路清晰,其實在這之前,他就一直在思索對策。

祝本端所說的方法也好,還是其它各種各樣的方法,他都想過了,但也都被他自己一一給否決了。

真要是論背景,誰的背景有長蘆鹽場大?

這都是弘治皇帝、太子的產業,再加上勛貴集團,比背景是比不過的,想要靠文人們手中的筆杆子就弄倒或者關閉長蘆鹽場,這根本就不可能。

以前的弘治皇帝傻乎乎的,只聽文臣的,又非常相信文臣倒是有可能靠著文臣們的一張嘴就讓弘治皇帝不要與民爭利,自己就關閉了這個麾下的諸多產業。

可是現在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也就只能夠想別的辦法來弄倒這個長蘆鹽場。

“所以我們現在能夠用的辦法就是讓這個長蘆鹽場賺不到,只要賺不到銀子,這長蘆鹽場每年要交兩百萬兩白銀給朝廷,他們就會血虧,自然而然也就會倒閉。”

程伯安將自己的方法提了出來,核心的關鍵點還是圍繞這長蘆鹽場是私人鹽場,每年需要向朝廷這邊繳納兩百萬兩白銀的稅銀來做文章。

他們的鹽都是靠鹽引直接從朝廷官辦的鹽場裏面提出來的,這成本幾乎為零,這也是他們這些鹽商一個個富可敵國的原因。

鹽拿來便宜,賣出去卻是非常值錢,僅僅只是過一手,他們就賺的盆滿缽滿,吃的腦滿肥腸,只要能夠插進鹽這個領域,即便是一個普通的家族也能夠迅速的成為一方豪族,它太賺錢了,也太好賺錢了。

官辦鹽場的開支、成本之類的根他們完全沒有任何的關系,這是朝廷的鹽場,裏面的一切朝廷負責,反正只要有鹽引,鹽場就要給鹽。

反觀長蘆鹽場這裏就不一樣了。

長蘆鹽場是私人鹽場,首先每年要繳納兩百萬兩白銀的稅銀,其次鹽場的日常開支、雇傭人手等等,這些都是要算入成本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