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曬鹽法(第2/2頁)

他也就是對文人好,和宋仁宗差不多,名聲在史書上好的不得了,都是文人們吹出來的罷了,仔細的研究、研究歷史,卻是能夠清楚的知道,弘治皇帝犯下了很多的大錯。

鹽引制度變了,邊軍戰鬥力低下,對外就硬不起來;免了很多商稅,這免去容易,一張嘴的事情,可是想要再收起來就難了,朝廷沒錢,財政困難,徹底拖垮了明朝;偏信文人,太過縱然文臣,制使權力失衡,文貴武賤,後期朝廷黨爭不休。

(咳咳~咳咳,個人觀點,不喜請輕噴~)

聽到朱厚照的話,弘治皇帝臉色難看,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因為劉晉的出現,所以弘治皇帝比歷史上有所改變,現在也是慢慢的文武並用,也知道利用廠衛的力量,知道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信息。

幾十文一斤的鹽,普通老百姓做工一天才只能夠買到一斤鹽,這個價格就真心不是一般的貴了,也就可想而知明朝鹽商的富裕程度了,真的是富甲天下。

“這鹽場出來的鹽真的成本幾乎為零?”

弘治皇帝想了想對劉晉問道。

“陛下不信的話,大可讓人去查一查,灶戶可都是最窮苦的,他們一天到晚都被逼著不斷的煮鹽,但是自身卻連吃都吃不飽。”

“而且這鹽場真正產出的鹽比起上報朝廷的鹽有非常大的初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鹽場的官吏壓榨灶戶日夜不停煮出來的鹽。”

劉晉連忙回道,他所在的下河屯因為靠海,所以也都是靠著煮鹽來維持生計,對這方面自然是太清楚不過了。

下河屯的老百姓非常苦,但這並不是最苦的,最苦的還是軍戶、炤戶這些,他們才是最苦的,被戶役制度硬生生的世世代代都綁在了上面,永不翻身。

“讓你辦鹽場,你又要上交朝廷兩百萬兩白銀,又還要有利潤,難道你有什麽新的制鹽之法?”

弘治皇帝微微點點頭,他已經讓蕭敬去查這些事情了,很快就會有結果,想了想他又看著劉晉問道,眼前這個年輕人,總是不按套路出牌,他既然能夠放出這樣的海口,必然也是有自己的絕招。

就好像這蜂窩煤,好像這海魚,還有出海的商船,弘治皇帝現在腰包鼓鼓的,也都是跟劉晉脫不了關系的。

“陛下慧眼如炬,我確實是有新的制鹽之法。”

劉晉笑著點頭回道。

“說來聽聽~”

弘治皇帝頓時就來興趣了,語氣也是變的平和了很多,對於劉晉,他還是很喜歡的。

“陛下,傳統的制鹽之法很簡單就是煮鹽,用鍋去煮海水、鹵水,從而獲取鹽,這個方法不僅僅需要大量的柴火,同樣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時間。”

“而我新研究出來的制鹽之法卻是不需要煮,只需要曬就可以,依靠太陽的光照將海水給曬幹,從而獲得鹽。”

劉晉簡單的講曬鹽法說了出來。

“曬鹽?”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都齊聲的說道。

“對,就是曬鹽,在沿海灘塗之地建鹽田,引海水而入,依靠太陽光照,將海水曬幹,鹽自然就出來了,根本不需要去辛辛苦苦的煮鹽,省時省力成本又低,這也是草民為什麽有信心做到向陛下承諾的。”

劉晉很是自信的說道,後世哪裏還有什麽煮鹽,全部都是靠曬鹽,產出的鹽比起現在的鹽不知道要多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