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斷碎的傳承(二)(第2/2頁)

“但,明之時,華夏失了一樣非常重要的。”

大明失去了什麽?李元興有些意外:“皇兄以為,大明失去了什麽?”

“大明,文興武弱。雖然宋時,武將的地位就有所下降,但到了明時,武將的地位完全受制於文人,只會玩筆的人怎麽會殺人。天地有陰陽,文為陰,武為陽。五郎以為,失去了這種平衡,王朝還可保下嗎?”

“是怕武將造反!”

“五郎你自己就曾經說過,造反就如同在草原上放火,幹草一把火就燒光了,可雨後的草原呢。身為皇帝,沒有給自己皇朝一個好的基礎,只怪武將掌兵會造反的話,一開始這種王朝就注定不會長久。”

李二解釋到這裏,又輕輕的搖了搖頭。

“皇兄?”

“五郎,大唐之亡,在於大唐疆域過大。一個政令需要一個月以上才可以傳到,所以地方總督權力過大。可如果不放權,又不好加以管理。一日可達之處,才是真正掌握之地。腐敗亦是滅亡之禍!”

李元興沒有接話,繼續等李二說下去。

“大明的時候,華夏失去的是陰陽的平衡。而到了清,華夏失去的才是真正致命的。可以說是清毀了華夏,外敵是不敢輕易對強國對手的,就因為清弱,才成為獵物。清,讓華夏失去了骨氣,多了奴性。”

李元興知道奴性這個說法,可面對李二,李元興還是要問到最詳細的。

“皇兄,奴隸難道不是奴性嗎?”

“為兄來回答你。人的奴性,與民族的奴性。這是質的區別。一個王朝的主流階級,鐵血傲骨,那怕這個民族有一半的人是奴隸,也不會被擊敗。因為鐵血之人,無論是強制,還是以自作責,都會展示其傲氣。”

李元興立即追問:“皇兄,華夏失去的是什麽?”

“傲!”李二非常肯定的給了一個答案。

“傲?”李元興重復了之後,他不知道自己的理解與李二的是否相同。

李二這時說道:“五郎,為兄問你。當你站在長安街市上,身上無衣之時。你心中擁有的是什麽?五郎你說過,身為秦王,縱然赤身亦是秦王。”

李元興完全懂了。

李二說的用現代的話就是,民族自豪感。

“五郎,你不能要求百姓有著你秦王一樣的傲骨,但你可以用你的傲骨去支撐百姓。一傳十,十傳百。百姓才會身居傲骨,才會懂得傲。五郎你讓大唐子民走出去的時候,可以高高的擡起頭,驕傲的高呼自己身為唐人,死為唐人,會為大唐的尊嚴而戰,而死。”

李二相對李元興來說是古代人。

論學術,論見識,論歷史,那一條都不如李元興。

可李二心中卻有著一個華夏,一個漢人的魂,李二身邊的賢臣名將們,也在為大唐而奮鬥。他們就是支撐起強大唐朝的傲骨,無數的鐵血軍士,無數為身為唐人而自豪的普通百姓,和他們一起,支撐著強大的盛世大唐。

李二突然笑了。站起來高舉著手,用力的揮舞了一下之後對李元興說道:

“五郎,你這個上下五千年,還教會為兄一個道理!”

“皇兄?”李元興一臉的疑惑,李二今天實在是太反常了,已經超出他的理解。

“腐敗會讓一個王朝滅亡,但觀歷史,反倒長時間的戰爭對峙之中,腐敗會相對少一些。三國時代,賢臣名將更多,腐敗也是極少的。面對強敵入侵,那時愛國志士們,一心為民族,不惜犧牲一切之時,這是氣節。所以……”

李二說到所以的時候,停了下來。

在李元興一臉的期待之中,李二話鋒一轉:“嶽飛這樣的將軍,為兄寧可自己身死,也可保他萬安。但這樣的將軍,在安逸的時代是永遠不會出現的。所以,為兄決定了,將五郎那鋼鐵巨艦的技術外放,就讓為兄的兒子,還是你五郎的兒子,拉開世界大戰的幕布吧。”

李元興呆住了,他是沒有想到這樣的情況會出現。

“人生有一敵人,才是幸事。那怕將來無論是為兄的兒子,還是你五郎的兒子,或者是其他什麽人的兒子,在長安城坐在皇位之上也罷,朕以為,天下無文則昏,無武則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