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古晉之治(第2/2頁)

“公道,可有人見不得窮人吃肉!”

聽這幾個老者一講,牛進達才知道,原來這怨恨已經不是頭一天了。只是秦王李元興借了一個機會,把這怨恨給點燃了。

那老者講道:“上個月,東七裏坡那片地,一共是六十三戶在照看著。發下肥豬一頭,羊四只。精糧八千斤。您是大人物,這些小事你怕是不知道。”

牛進達還真不知道,側頭看了看身邊的小吏。

小吏趕緊說道:“將軍,是發過。總共給三個地方發了,東七裏因為全是老田,所以出了不少貨,就加了一個賞。那一批運到華亭,一共是五百多噸上等糖漿,兩條船一起出發的。這船還沒有回來,十三天前又走了兩船,給東二十裏那片田加了一次賞,又給榨糖坊加了一次賞,詳細的數字需要回去查賬本。”

有這事就行。

牛進達繼續聽老者講。

“您果真是大人物,這麽多東西發下來您都不在意,想必是在您心中也不當回事。可這些東西在我們眼中,那就是作夢都難有的。誰想,實落到我們手上,只有一些爛肉,雜碎。還有些陣舊的酸米。”

“你知道這事嗎?”牛進達問自己身旁的小吏。

小吏搖了搖頭。

“他自然是不知的,東西是發到我們手中。在我們擡回村子的時候,那狗貨帶人搶了去。當時就有幾個青壯被打倒,原想去田中管事那裏告狀,可我們卻是怕。這次,人人都知道這是那位尊貴的大人物給這裏所有人的賞賜,卻連一點碎肉下水都沒有打發給我這裏下苦人,出了這等事情,那位尊貴的大人物如果生氣,就砍了我們這些老東西的腦袋吧!”

牛進達事先沒有演練這部分。

當地人突然是這種態度,牛進達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他卻是記得,秦王交待過,實在不知道說什麽了,就說些套近乎的,親民的話。

牛進達想了想,開口說道:“那個穿紅袍紫邊的胖子,你們見到了吧,就是站在我們秦王殿下右側的那個。”

“必須也是一位大人物。”

“可是很大的大人物。”牛進達呵呵一笑:“那是我們大唐皇後的親哥哥,為大唐立過生死大功的,他放在長安城裏,也是頂尖的大人物。”

“啊!”幾個當地人聽那個懂漢語的老者一解釋,都是大吃一驚。

牛進達笑著:“其實吧,我們大唐貴族就是貴族,身份高一等,那就是高一等。士、農、工、商、婢、役、佃、奴。這是鐵律,每一個身份還分為九等。那每一等都有著嚴格的身份差別。比如上朝,老牛我見到長孫那胖子,就要退半步讓他先走,因為他是士一階,老牛只是士四階。”

大唐有規矩,懂漢語的老者繼續給旁邊人解釋著。

“但是,長孫那胖子。卻在長安城一酒樓,給一位年齡快八十歲,商六階的普通百姓讓道,這就是我大唐另一套規矩了,叫尊老護幼。這就仁義之道。”

“仁義!”幾個老者聽完解釋,學了一句。

“不如,我在長安請幾個賢者的弟子,過來開書講義,識個字,或者是學一門手藝,將來不說大富大貴,至少一年掙上三五十貫錢,也落一個家中溫飽。”牛進達說話到這裏,語氣一變:“咱可把話說到前頭,我老牛不小氣,你們也要好好給我種甘蔗。我老牛保你們這些人,有精糧,有肉吃,每年還能給你們家裏的女人,一匹絲綢。”

老牛不是那種會動心眼的人。

有些時候他說的確實是真心話。

真話動人心,老牛說的實在,也容易被這些人信任。

管事的是一回事,可不要小看這些各村的老者們,他們的影響力聯合起來,絕對比那四個翻譯強多了。

這個時代,李元興敢用這樣的計謀去占地皮,占人心。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還沒有多少國家,民族的概念。

就是大唐,也還沒有真正紮根到心底,相比宋代的那種,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

“那這樣,你們加把勁。把西邊那八千畝甘蔗給種上,老牛我晚上拉十頭豬過來,也讓你們這些村子樂呵一下,有些不痛快的事情就讓過去,日子還是要過的。”牛進達說著笑了,幾個當地的老人也跟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