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鋼鐵鉆山獸

李元興說的道物學,其實就是化學。這東西就是一個名字罷了,誰也不會放在心上的。那理學,就是現代物理學。沒有這兩樣知識,大唐難以發展起來。

好在,李元興是這些原本就優秀的人才作學生。

用現代已經有的理論知識變成他們自己的知識,如果從零開始研究,怕要慢上幾十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會更高。

“殿下,那巨獸,最多再有十天就可以試機了!”馬原這句話,卻是讓李元興很高興。

耀州,一座石山前,光是衛兵都有三百人。

岑文本來的時候,只知道這裏有重要的任務,卻不知道是作什麽。

四條鋼軌上面有一個高五丈,寬七丈的巨大圓形,如長蛇一樣的鋼鐵巨獸。這會正在組裝之中,許多零件不合適也趕緊回去返工。

最原始的蒸汽盾構機。

馬原命令兩個工匠將圖紙打開放在李元興面前。

“殿下,前面開路的有八個蒸汽鉆,四條傳輸碎石的傳送帶,向前推進的力量與輪子無關,用的地抓,好在每天也就只有幾丈的距離,所以給輪子加動力,感覺浪費了。現在唯一讓我等頭痛的問題就是,深度超過一百丈之後,蒸汽機會無法排氣。”

李元興看著圖紙。

這台盾構機,並不是用現代那一種高超的一個巨大的圓盤作為開路。

而是用了一個可以升降的平台,以一個山洞而言,一次可以打進去一尺深,先從最上面用氣壓沖擊的鉆頭打碎石頭,下面緊貼在石壁上的鐵板會把石頭滑到傳送帶上,然後再運到後面去。

最高可以一次挖兩尺,然後鉆頭的平台下降,再打碎下面的石頭。

可以說,這是半人工,半機械式的。

那種切削式的盾構機,大唐就算制作出來也需要兩年時間,而且也沒有足夠的動力。

李元興準備從長安開到華州,就是後世西漢高速鐵路選擇的路線,恐怖的一百三十五公裏,就有一百二十七公裏長的隧道與橋梁。

李元興的長成鐵路,遠比後世的有更多的山洞,卻減少了橋梁。

對於大唐來說,挖洞比架橋更容易一些。

也改了一些路線,能從山邊走的,只需要在山體上挖出一塊就行了。

可就是這樣,按大唐這邊計算的二百七十裏,可以說全部是挖出來,去拿橋架起來的。隧道最高的一條,達到了兩公裏,最短的也有三十步。隧道占整個長漢鐵路的六成,還有幾座橋是根本不可能回避的。

建這一條通往成都的鐵路,李元興給出的預算,高達七百萬貫。時間為三年。

七百萬貫,這個數字放在後世的現代,就是差不多三百多億。可後世的三百多億占國民總產量的比例卻是很小的。

李元興這七百萬貫,對於大唐來說,武德年間,一年戶部的總收入也達不到這個數字。

在貞觀初年,不算秦王府,整個大唐鑄錢才不過四五十萬貫。

就是現在貞觀二年,整年的收入也不過八百萬貫。

李元興光是一條鐵路,就要投資七百萬貫,當初讓幾位老臣子嚇的心臟病都犯了。

不過,崔君肅卻認為,李元興算錯了。因為人工,物力,糧食,勞役的消耗,遠沒有李元興所說的那麽大,他給李二上了表章,工部也上了表章,認為這條鐵路,雖然土方量巨大,但消耗錢糧物資最多不過三百萬貫。

理由是,大唐各州縣都有勞役的義務。

而且,秦王殿下給定的夥食標準太高了,每個人,每天二十文錢的夥食標準,這不是修路,這是宴客。就是大唐邊疆最苦之地,夥食標準也沒有一人一天二十文錢這個道理。

李元興算錯了嗎?

李二大概知道原因。

李二記得李元興給自己的提到過,秦嶺山中開路,辛苦異常。而且又十分的危險,所以出的工錢至少是長安到洛陽段的三倍,夥食費至少要高出三倍。然後還有傷殘撫恤之類的支出,所以長成鐵路消耗八百萬貫。

李二知道李元興算錯了,他卻沒有提醒李元興。

想前隋的時候,楊廣動用數百萬勞力修運河,然後又三征高句麗,光是死在路上的勞役就號稱是百萬之巨,可百姓們在接到勞役命令的時候,明知是死,卻也沒有辦法躲避掉,硬著頭皮也會上的。

你李元興修大唐競技場,那麽大的工程量,放在前隋至少用兩年。

可你秦王府,三個月就修好了。

而且只用了不到十萬勞力。

再看長安到洛陽的鐵路,李二相信,給楊廣你十年也修不起來,我大唐,一年就修成了。

所以李二不會提醒李元興,他要讓李元興看一看,大唐百姓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