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李元興的反思(第2/2頁)

李元興的話李二認同。

點了點頭之後,李二又問道:“五郎,未來五年。你在戰略上有什麽想法?”

李元興沒有立即回答,坐在那裏不說話了。

李二沒有催,只是在那裏翻看著關於秋收報告的表章。

足足過了有小半個時辰。

李元興一直在思考,從自己來大唐開始,所作的每一件事情,以及自己原本的計劃,等所有的一切,李元興都在反思。

“皇兄,先說幾個錯誤!”

“你說!”李二放下手上的表章,示意李元興可以開始了。

“先說最大的錯誤。就是我認為,我的時間不多,想給大唐多留下一些。所以許多事情作的非常激進。先說第一點,就是工業化。在農業沒有足夠保障的情況下,工業化會直接導致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各種非農業用的物品大量的出現。百姓沒有錢的時候,一但當貨品過多的時候,就會成為負擔。”

李二讀過政治經濟學,他懂李元興的話。

“我破解的辦法就是不斷的開戰,靠打仗增加收入,再靠打仗消耗掉過多的非糧食之外的物資。但為了保持戰爭的勝利,我下令制造飛舟,如果大唐晚五年造飛舟,成本會下降至三分之一,所以這是浪費了巨大的財力,物資與人力!”

“所以,按我的說法就是,別打仗了。可現在卻是不打不行,我幹了一件飲鴆止渴的事情,只有打仗才可以消除國內的消費矛盾。”

“民生是需要休養的!”李二給了一個評價。

“未來五年,仗還是要打的,不過不再有舉國之大戰。大唐將全部的國力用於提高百姓的收入,那怕是這樣,百姓的收入增漲也依然跟不上大唐國內各種貨物的井噴式增長,所以這又需要打仗了,這個打仗不同於占地皮,而是占資源,與占市場。讓大唐的物資無限制的賣出去,這一點,李嵐姍的理論知識高於我。”

李二細想了想,李元興說的事情屬於居安思危的思路。

沒有錯!

“明年六月,吞並全部的半島。開始完成整合,整合的目標是,讓半島成為大唐國內各階層矛盾的緩和點。他們有廉價的勞力,他們有巨大的物資需要。就是這個思路。接下來,倭島的事情我還需要再想一想。打百越,有櫃爺在,只是時間的問題。櫃爺和我一樣,不喜歡太多的大唐的軍士死掉!”

李元興愛兵,這一點李二是了解的。

現在李元興這麽說,李二也理解,並且認為李元興是受到了櫃爺的影響。

“打百越,真正開戰要放在兩年之後了。這兩年內,可能會占百越一些海港,供大唐商船的出入。明年開始,大唐全力發展農業,與基礎民生的輕工業。皇兄以為如何?”

“此提議甚佳。不過五郎你一句話,百官忙到死。”李二的話中有話。

那意思就是,你李元興說發展民生,大唐這麽大,具體到每個州縣來說,這可是多麽巨大與細致的工作量呀。

“適當的增加一些官員就是了。”

“官員是要朝堂來養活的!”李二笑著,顯然增加官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我有兩個建議,第一個是,官員不再分田,純發錢。就是當官每個月有多少俸祿,想要什麽花錢去買就是了。不要再給分田了。另一個建議就是,想辦法收回所有的封地,爵位分為實爵與虛爵。”

聽李元興這麽一說,李二反問:“那,沒有封地,也只發錢嗎?”

李元興點了點頭。

李二卻搖了搖頭:“五郎你當國庫有多少錢?”

“崔君肅認為,改了稅之後,國庫會緊張上一年至兩年。我卻不這麽認為,改了稅制之後,頭一年可能就比以前的稅高了。皇兄不要小看商稅的收入,現在只需要讓商稅更合理。還有就是,支持官辦工坊,這個工坊的收益就會是國庫的,僅一個面粉廠,在長安就足夠養活長安三品以下所有的官員了!”

官辦工坊,李二想了想之後,搖頭拒絕了。

“不可行,君不與民爭利,這個原則不能輕易破壞。你我在世,有人限制。將來呢?所以這個口子不能開。”

李元興聳了聳肩膀:“好吧,那就換一個思路。有選擇的挑幾樣,官辦如何?”

“比如?”李二反問。

“肥料廠,農藥廠,成藥廠,鋼鐵等各種金屬的原料提煉廠。還有就是……”李元興有些猶豫了,房地產官辦,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雖然利大,但腐敗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