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黃河清

“黃河是什麽?是母親河!”

李元興一開口,全場就安靜下來了。

“先秦的時候,黃河叫大河,那個時候水是清的。當然,肯定比現在強多了。為什麽會這樣,本王以為就是三國時期,樹砍的太多了。黃河水裏有多少泥沙,這是把上流的泥土都帶下來了,河床越來越高,水患自然就越來越多。”

“殿下要治河嗎?”好幾位上都督異口同聲問道。

“治一條黃河,大唐多二百萬頃良田,治還是不治?”李元興反問。

李二這時開口:“五郎,投有多少。治多少年?”

“八千萬貫,十年治黃。至少多二百萬頃良田,最重要的,在治理黃河過程之中,我們得到的更多。這個花費比表叔修運河大,但收益更大。比如臣弟這副圖,這是一個水壩,僅這一個水壩,就可以保護下流八百裏州縣安全。黃河上,臣弟打算建水壩六座,這六座水壩之後,任何一個水壩利用水力發的電能,可供十個長安使用。而且……”

說到而且的時候,李元興也沒有足夠的信心。

“河出昆侖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不善於言辭的閆立德突然高呼了一句。

他這一句,出自漢代:《爾雅·釋水》。

“聖人出,黃河清!”武曌突然來了一句,卻是驚了李二。

李元興卻是輕輕的搖了搖頭,因為這一句話出自明代了。傳說是五百年黃河水會變清一次,到時候會有聖人出世。所以原話應該是,黃河清,聖人出。

“千年難見黃河清呀!”李二也感慨著說了一句。

八千萬貫,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都是一個巨資,甚至超過了建新長安城的消耗。長安八水、八惠,修整完畢,才僅僅花了二百萬貫,又一千多萬石糧食罷了。可這八水八惠卻是為長安城以及周邊帶來了八百萬畝良田。

整還是不整!

二百萬頃良田呀!

百官們都知道李元興說話是從來不說滿的,這個花銷肯定是誇大了,但收益肯定是打了七折的。

“臣建議,投票!不過,殿下是否有治理黃河的建議書!”王及善作為天英閣這一任閣主,這個時候自然要由他來說話了。

李元興猛的一回頭:“丫頭!”

“來人,擡上來!”武曌在這方面絕對為李元興作足了準備。

二十只大箱子,一共一百二十套資料,自然不是人人都有,當然夠身份的肯定有一份。這是後世總結了二千年的治理黃河提案,甚至包括了那三門峽最出的失誤,以及後來的改進的思路等。

上流的水土保持,河道挖沙的管理與控制等等。

以及人工重流排沙,還有數種排沙,推積沙池等各種現代的方式。

大唐比不後世的現代,第一是人少,原本大唐百姓不敢亂砍樹的。第二是好管,一條政令下,誰敢破壞水土李元興就把把他全家變成奴隸。第三是在有了後世經驗之後,李元興相信可以作的更好。

整個會場全是粗重的呼吸聲,以及翻頁的聲音。

連倒水的侍者走路都不敢腳步重,怕影響到這些官員們讀資料。

突然,隴西上都督站了起來,想了想又坐了下去,一只手扶著額頭。

“你頭風犯了?”獨孤修德笑著。

隴西上都督,其實就是辭了門下省主官的宇文士及,他與獨孤修德的關系本就不錯。聽到這麽一問,他立即就站了起來:“我怕是樹大招風,讓你這貨一逼。我也不管了,這書冊上龍羊峽水壩投資才五十萬貫,我們隴西要建。我們湊錢,這上面畫的,光是養魚就是十萬畝水田,可保證三十萬頃良田,為何不整!”

李元興心說,五十萬貫,不會是看錯了吧。

五十萬貫,其實就是後世的二十億上下,這數字也不對呀,二十億建水壩,緊張。

李元興趕緊翻了翻:“這個你怕是看錯了,這是料錢。至少需要二十萬工幹兩年,而且這鋼條、水泥你要自己不生產,從長安運過去,運費不少、再加上工匠們的吃喝,所以五十萬貫鐵定是不夠的。”

李二把手上的那資料合上。

“五郎,長安百姓都說,秦王說話會打折。這花銷報的高,產出報的少。為兄聽了,也看了。那水壩一百萬貫夠不夠,一百五十萬貫夠不夠。你修十個,才一千五百萬貫,就說花的多了些,二千萬貫夠不夠。其實的你花在何處?”

李元興嘿嘿一笑。

這樣的問題是難不住他的。

“皇兄,還有一個大頭,就是種樹。黃河兩岸要種多少樹,怎麽也有種上幾億棵吧。還有,修水壩除了動用勞工,還會影響到一些人的生計,讓他們搬家也要給補些錢。因為水要臨時改道,這挖渠要花錢,影響了田產,總要補給農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