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大唐第一次農業擴大會議(第2/2頁)

司農寺的官員頭上冒汗了。

今天是大議,大錯者怕是會重重責罰,他有些怕了。

別說是他,戶部尚書崔君肅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這要問責之下,他逃不掉責任的。

大唐現有田地才二千六十萬畝,連永業田人均標準都達不到,更不要說還有口分田了。

“本王不追究任何人的責任,今天不是來給各位找麻煩的,只是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永業田不允許買賣,各州縣都有記錄。問題出在那裏本王不管,這是刑部、吏部、戶部要考慮的。”

李元興讓官員們懸著的心放下了。

“大唐有多少田,本王第一個提議是,秋收之後,全國大查。在冬天實測各村、鄉、縣、州擁有的良田與劣田數。以及可以改造成良田的劣田數。更重要的是,順便再作一次人口普查,本王以為大唐有多少人口,這要有一次清查。”

說到這裏,李元興將自己的外套脫下來扔在一旁,只穿著隨身的勁裝退到了李二等人坐的條桌前,拿起一份聖旨。

“這裏有一道聖旨,免了人丁稅!讓那些黑戶見光,告訴他們不用再躲。”

放下聖旨,李元興再次走到台前:“兩大正賦,一是人丁,二是田賦。依人頭收稅不公平,所以本王請旨取消,改為人頭收入稅,每個月收入低於一定數值的不用交稅,收入商的要抽稅,本王建議使用累進稅率!”

李元興回頭向武曌點了點頭。

武曌詳細的說明了什麽是收入累進稅率,但卻沒有制訂標準,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起征點。

武曌說完,李元興叫人把話筒交給了崔君肅。

“起征點,加征點,最高征收標準。臣下以來需要再詳細議一議,臣下只說說現有人丁稅,大唐依人頭,每年向國家交納谷物2石,叫做‘租’;交納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三斤,叫做‘調’;壯年男子每年服役20日,不去服役的可以納絹布代替,叫做‘庸’。依現在長安市價,這筆稅高於低,請隴西、嶺南、山南等幾位上都督說一說!”

崔君肅將話筒交給了會議侍從。

三位上都督還在相互用眼神來選擇誰先開口,獨孤修德卻站了起來,將擺在他幾案上的話筒拿了起來。

“崔尚書少說了一句,就是寬鄉與狹鄉。下臣問秦王,你長安縣一個人一百畝分夠了嗎?你耀州怕是連一人十畝也沒有吧。再說洛陽,那地方現在一人分八百畝也能分下,用明月公主的那新詞,就是人口密度。”

說罷,獨孤順德將話筒直接塞給了坐在他身旁的隴西都督。

“這個,隴西雖然是寬鄉,地分的再多,產量少。一畝地收十五錢,這已經是恩賞了,可一畝田能不能掙出十五錢呢。這要吃飯,還要穿衣,又要交人頭稅。百姓一年能把稅交足了,再能吃飽就要謝天恩了。”

喝了一口水後,隴西上都督看了看崔君肅笑了:“老崔,你們清河崔家是大世家,從武德年開始你們為了怕樹大招風,很是低調。其實我們家也一樣。可有些八流貨色的小士族,卻在暗中吞並土地,因為他們想變大,這事情某沒有胡說吧。”

“我們崔氏,亦有些分支偏房,作過此類事情!”

崔君肅沒有回避這個話題,李元興說過今天不追究任何責任,只是來解決問題的,李元興的誠信在大唐那是超一流的。

李元興笑著點了點頭:“其實吧,紙貴,筆貴,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夠流通,官府的組織簡單,而且也沒有高明的統計之法。所以這不是過錯,只能說是大唐的不足,我們需要改變,需要更加的精進。”

長安城有許多工匠一個月收入兩貫錢。

隴西有許多百姓一年全家也收入不了兩貫錢。

這一點,李元興還是知道的。古代的生活,特別是偏遠的地區還是非常苦的。

“崔尚書,一個月兩貫錢起征如何?”李元興笑著問道。

“大唐將無稅可收,下臣認為這個起征點太高。依明月公主所言,可以根據大唐的民生情況再有所調節,所以初行之時,下臣認為是讓窮苦之家可以免稅就是極好的。所以具體數據,下臣要議,請殿下容後!”

李元興回頭看了看李二,又看了看王及善。兩人都點了點頭後李元興說道:“好,這新人丁稅就到這裏,自然是要詳細計算的。”

“十天!”崔君肅給出了一個時間表,又說道:“只是下臣以為,是否可以分道標準,京兆與隴右自然是不能相比的。”

“他隴右很快就富的流油,別放過他們!”李元興哈哈一笑。

眾位上都督也是大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