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兩個和尚(第2/2頁)

“殿下,有兩個和尚天不亮就在莊外求見。原本陸校尉是要趕他們走,可他們卻說自己是大和國和尚,在前隋的時候來到長安,學習十余年至今,數次往返與中原與大和國,現準備返回大和國,鴻臚寺不發給他們憑引,特來求見殿下!”

李元興聽到這話,頭腦立即就清醒了。

腦海之中冒出了一個詞:遣隋史!

“兩個和尚,惠日、惠齊?大業十年來到長安的,當時他們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招待,然後就留在長安的兩個和尚。”李元興小聲的自言自語的說著。

秋香卻沒有聽到李元興在說什麽,只是問李元興:“殿下要吃些粥嗎?”

“不用,吩咐下去,準備清淡一些的午餐,也給那兩個和尚弄些吃的,然後讓他們在小會客廳來。本王見一見這兩個和尚!”

秋香領命下去了。

兩個倭國和尚坐在門房等候處,表面上非常的平靜,可心中卻是急為不安。

自長安秦王滅佛之後,他們差一點就把命給丟了。

之後,別說是長安城。整個大唐就限制了和尚隨意的亂跑,沒有憑引當真是寸步難行。大慈恩寺沒有辦法給他們憑引。

後來他們找到了京兆府,京兆府聽說是倭國和尚,更加的不管了。

要是放在以前,或許還能借異邦的身份有一些特例,可高句麗人那事一出,整個長安對異邦人非常敵視。在長安人心中要麽是朋友,要麽就是敵人,沒有表明態度的,一定就是潛在的敵人。

到了鴻臚寺,結果他們拿不出使節的憑證,鴻臚寺才不管他們的。

秦王府是最後的機會了。

一聽說秦王回府,兩個和尚立即就趕到了秦王莊,希望可以得到回家的憑引。

“秦王殿下將在半個時辰之後允許你們覲見。秦王府中的規矩是……”負責傳話的太監足足講了幾十條的規矩。

末了又補充了一句:“你們是佛門子弟沒有問題,但不要在秦王殿下面前裝神弄鬼。輕則亂棍打出,重則將你們貶為奴隸。”

秦王滅佛不是一個故事,兩個和尚親自經歷過了。

不過,這兩個和尚卻認為,去糟粕,留精華,對佛門未必是壞事。

半個時辰之後,李元興在小會客廳見到兩個和尚。

李元興手中拿的書,其實就是兩個和尚的資料,根本資料上講,兩個和尚應該是在公元623年就回去了,可現在已經是公元627年了。這其中的意外出在那裏了?

“講講你們的情況!”李元興連頭都沒有擡,輕聲的問道。

絲毫沒有禮貌嗎?

不!兩個和尚都沒有這樣認為,也不敢這樣認為。大唐的秦王比他們所知道的任何一個中原的權貴都有著無上的權勢,能見他們已經是極大的榮耀了,不敢有絲毫的不滿。

“秦王殿下,小僧在大業十年就來到了長安城。武德五年借商船回到了大和國,向我大各推古天皇介紹大唐之興盛,中原之美麗。我大和國推古天皇派出百人使團,有僧人二十一名,算學士十人,禮學士十人,優秀的工匠三十一人,劍士十人,船工二十四人,再次赴大唐而來,只可惜遇到了風浪,許多人都死在海中。”

李元興聽著點了點頭。

這與歷史上的記載不同,歷史記載遣唐史第一次應該是在貞觀四年。

可這樣說來,就是在武德六年,或者是七年就有過一次,結果人全死了。

那惠日和尚繼續說道:“我二人通水性,又是來過中原。在海中得以生還,後在海邊尋求多方幫助,數次找尋我使團之人,歷時一年時間,卻無半點收獲!”

“大海無情!”

李元興開口說了一句。

惠日和尚一禮之後,繼續說道:“大唐皇家學院開學,各邦學子無數人入學。我與師弟打算返回大和國,再請我大和推古天皇派使團前來。學習大唐的文化以及禮儀,希望秦王殿下允許!允許我們回到大和國,也允許我大和國學子在大唐學到文化與禮儀!”

李元興聽完之後只是隨意的揮了揮手:“此事本王已經知曉。”

“送客!”太監鄭和扯著嗓子高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