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耀州總動員(第2/2頁)

武曌指了站在前例的一些人:“先不說你們是不是奴隸,就說你們以前過的日子。你們可能穿上絲綢嗎?在高句麗,那些貴族們把你們當人看過嗎?”

“現在,我是長安耀州人!”金蔓青竟然第一個站出來回應。

“大漢朝的時候……”武曌開始講一個故事,她在弱化國與國之爭,她在淡化侵略與反侵略這種含義,她在讓台下這人明白一個道理,你們高句麗原本就是我大中華的一個民族,原本的高句麗只是我中華的一部分。

這個過程武曌其實已經沒有必要再重復。

這些奴隸在耀州已經半年多了,這種理論已經被灌輸了足足有半年多。

“高句麗三位使節,三次對大唐提出要宣戰。你們能在這裏,你們是識字,讀過書的。秦王殿下說過,亂世百姓苦。真的打仗了,百姓才是最苦的。你們身在高句麗,高句麗和前隋一樣,年年在打仗,高句麗對新羅打了多少年,高句麗對扶余打了多少年?”

講歷史嗎?

台下的人有些不明白了,可他們卻是不敢問。

其實武曌講這些,也不算是白講,根據歷史上記載,在大唐滅高句麗之後,高句麗還活著的一百多萬人被要求搬到中原腹地去,那些人卻幾乎沒有反駁,無論是行動人,還是心理上。

有人認為有兩層原因。

一層是戰敗之國,而另一層則是許多高句麗人依然認為他們與中原其實算是同根。也就象半島的貴族,有姓崔的一個道理。

武曌話鋒一轉。

“今天,在長安城中發生了一件大事,明天的時候天下人都會知道。就在大殿之上,秦王殿下向高句麗使節請求,可以付出巨大的代價,希望讓以前戰爭之中那些戰死的人回歸故土,入土為安。也好真正的停止戰爭。”

這個要求很正常,連許多剛剛認識字的奴隸都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或許不打仗了,他們可以回家去看看。

也作到衣錦還鄉!

“不過,高句麗使節不要錢財,不要寶物,只要求我大唐秦王裸身遊長安!”武曌尖叫著,這讓原本坐在屏風後的李長英等三妃全都沖出來。

這算什麽,對大唐的羞辱嗎?

台下呼的一下,黑壓壓的跪倒一片。

這一次,就是原本是高句麗人的奴隸都感覺高句麗使節作的過份了。那個曾經在高句麗當過官的,現在是主管耀州賞罰職責的司馬參軍,剛剛成為平民,也給自己起了一個崔姓的崔司馬跪著向前幾步:“下臣以為,上邦大國此時應該教訓無禮小國。雖然下臣原是高句麗臣子,但卻也知道禮法。”

“秦王殿下答應,只為那些戰死他鄉的人可以回家!”

武曌的話引起一大片哭泣之聲。

有人是感動,有人是感覺到悲傷。

“下臣以為,高句麗使節的話不可信,他作不到高句麗王室的主。否則在大唐立國之時,那座骨山就應該拆除,讓人入土。”崔司馬又一次說道。

“高句麗人答應明年四月,這是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如明年高句麗違約,一定會有戰爭。今天開始,凡高句麗族人,可申請回避,畢竟這是對你們家鄉的戰爭,沒有申請回避的,本宮要求,每天加工一個時辰!加工的獎勵比正工高三成!”

“我鐵匠坊請加工兩個時辰!”

“胡鬧,人累過了幹不出精品,加工一個時辰。”武曌指責了一句後,又說道:“八個月,要幹出一年的產量來,而且必須是優品,各工坊拿出計劃來,三天之後開始。精工坊,兵器坊,神兵坊的主管與大匠小屋開會!”武曌說完,轉頭就走。

再下來,就是盧承慶的事情了。

有些規矩他要講,有些動員的話他要講的。

李長英急急的跟上去,要問武曌一些細節。

武曌卻說道:“不如明天回長安。”

“好,我去準備!”李長英想一想也是,自己作為秦王妃是應該回去照顧秦王殿下的。盧秋雨也立即準備回去,只有鄭秀嫣有些猶豫:“我親自監督制作的蜜餞後天就知道結果了,這能不能不回去!”眾女呆萌,苦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