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金融改革(二)(第2/2頁)

無論是去衙門,還是私鬥都是麻煩。

李元興聽懂了:“這樣的方式,還沒有真正脫出以貨易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所以,殿下的秦王錢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長安城兩市各店鋪已經在門外掛出牌子,秦王錢一換一錢三分,而且這是與上錢的兌換比例。長安的米價是,上錢八文一鬥。華州的米價是上錢六文一鬥,也有賣五文的!”

說到這裏,崔君肅賣了一個關子:“殿下以為,秦王錢多少錢一鬥?”

“按一分三折算,應該是六文錢一鬥才對。”

“殿下有所不知,現在的長安的米價是,十一文兩鬥,有的已經是五文一鬥。這是秦王錢的價格,也是長安糧商們公認的價格。而且商人們喜歡秦王錢,看到秦王錢不用再去仔細的分辨這是好錢,還是劣錢。”

杜如晦剛說完,房玄齡也緊接著說道:“殿下,用秦王錢更大的一個好處是,好計算。”

“怎麽講?”

“商人們用尺子制作了木盤,一盤就是一百枚。有人試過,隨便挑錢,怎麽擺都是一百錢一盤,一盤五列,每列二十錢。好算,好數,自然就好計算了。秦王錢,大小重量完全一致,而且制作精美,沒有任何造假的可能。以次充好的錢,打不出這麽漂亮的刻印!”

李元興來自現代,就算沒有深入的學過經濟與金融。

但他卻非常的清楚。

統一的金融體系對工業,商業,民生有多大的影響。

一人上了一碗米飯。

秦王府的米飯對於大唐人來說,還是很新鮮的。

之前,大唐主要是煮,然後才用大鍋燜,幹一些就是米飯,但鍋底卻會浪費一些。就是大戶人家都不願意,所以大唐的米飯更多象是稠粥。

李元興用的是套火煮,米飯自然有所不同,更香,顆粒更明顯。

李元興沒有吃飯,他只是在思考著。

根據歷史記載,大唐貞觀年前的通貨膨脹非常小,一文錢差不多就是後世四元錢的購買力。自己的秦王錢一出,這等於是無形之中增加了錢的價值,一文錢要頂後世的六元錢了,這對於大唐的經濟應該是有壞處的。

“杜公,明天你去一次鑄錢坊,要求他們立即開始鑄鋼錢。”

“鋼錢不值錢,殿下是不是急了些!”杜如晦問道。

崔君肅開口說道:“殿下高明,某來解釋!”

崔君肅在戶部多年,他說不出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這樣的詞來,但是他卻能表達到通貨緊縮的意思,以及對市場,對經濟的危害。

說完,他又補充了一句:“眼下,卻不用太過擔心,畢竟市面上還有大量的劣錢!”

崔君肅說的在理,劣錢就暫時相當於秦王錢的鋼錢的位置了。作為小物件的補充貨幣,銅錢是有極大必要的。

只是,七世家不需要,秦王莊也不需要。

這個需要是大唐需要,大唐的戶部需要,大唐的經濟需要,百姓們需要。

聽崔君肅這麽一說李元興似乎反應過來了:“你們誰手上有我皇兄的聖旨?”

三人相互看看,都搖了搖頭:“沒有聖旨!”

“戶部想要本王的鑄錢坊?”李元興追問了一句。

崔君肅趕緊將李二的意思說了,一字不改,完全是原話照搬。

“兩個算法,一個是戶部承擔本王工坊的支出,另一個就是怎麽個換錢法,多少銅換多少錢。當然,細節還是和本王的長史去談吧!”

“殿下,那鋼錢什麽時候出,戶部是否可以提出要求?”崔君肅又問道。

“提前十天,因為需要調試機器,還有不能總是換,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調試機器上,今年之內,只能同時鑄四種錢,所以你必須考慮好。而且戶部的工匠要依本王的規矩,同樣還是需要審核一下的。”

崔君肅沒意見。

房杜兩相也沒有意見。

原本房杜兩相的意思就是請李元興出手,讓長安城的錢幣有個規矩。

現在戶部插手了,他們只需要在細節上關注一下就足夠了。

“殿下!”崔瑩瑩竟然親自來了。

她的貼身侍女捧著托盤跟在了後面。

“請品嘗一下我秦王莊的冰點,非常的特別。”李元興親自從食盒之中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