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抗令(第2/2頁)

“某沒有涼州,全憑猜測。”

“你盡管說!”李元興又催了一次。

“這件事情有一半可能是涼州逃散的軍士幹的,還有一半就是追人時闖入,順手幹了些。最後,有幾個手腳不幹凈的,也是正常!”

陸毛鋒的解釋,李元興聽著很滿意。

崔敦禮也非常的滿意,因為陸毛鋒跟隨李元興久了,知道什麽話說到什麽程度,什麽話可能換一個角度去說。就算全是實話,也有巧說妙說這麽一档。

“那麽,秦王府的近衛軍,為何不會亂?”李元興又問道。

“殿下,還是那一句,這不關軍規什麽事。聖上有嚴令,軍中有三殺七斬十八棍三十六鞭的軍規,說要軍規那涼州的事情打上幾千棍子,砍幾個腦袋都不算什麽,可就是被砍腦袋,打棍子,要幹的事情,還是要幹的。”

陸毛鋒這話李元興聽到味道了,估計就要說了點子上了。

在李元興面前,陸毛鋒可不敢賣關子,直接就說道:“殿下,就是一個軍餉。”

“本王懂了!”

當兵吃糧,吃不飽,養活不了老婆孩子,誰還給你賣命。誰還給你守軍規呀。

“某再大膽一次,殿下一會要打我,下手輕點!”陸毛鋒貧了一個嘴,沒等李元興催就趕緊說道:“殿下,洛陽的事情,右武衛出兵。他們吃的咱秦王府的糧,拿的是秦王府的餉。而且殿下對右武衛有大恩。所以他們就算是苦了,餓著,也不會亂來。之後,那十八宿老擡棺,當兵的人心也是肉長的,事情到這份上了,他們這一次再苦,也不會動洛陽百姓一文錢,而且今後,右武衛的兵在洛陽,也會老實的很!”

“擡的是近衛軍的兵呀!”李元興感慨了一句。

崔敦禮這時說道:“秦王府近衛軍,出自十二衛!”

李元興輕輕的拍了拍額頭,有一點頭痛。

法不則眾,更何況是無奈之舉,試問自己換到李道宗的角度上,應該怎麽辦?

你可以用臉去求人辦事,幫你一次。那麽下一次呢,豐州的兵沒落到半點好處,下次還會幫你嗎?

李元興不是純粹的道德君子,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殿下,各州縣不願意事先對抗蝗災,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拿不出那麽多銀錢來。而他們又不能向華州一樣,有戶部預支,等有了收成之後慢慢還上,所以這也是一個拒絕的原因!”

李元興聽後心裏明白,其實無論是兵,還是民,都是因為窮!

“老崔,你寫一封信給李道宗,告訴他鹽田的錢,原先本王許了他一些,可以讓他自由支配。現在告訴他,再多半成。除了他的兵,也把李孝恭在青州的兵養活上,然後分給老程一些鹽。”

聽完李元興的吩咐,崔敦禮立即就明白過來。

“殿下的意思是,嚴軍規?”

“你以為可行嗎?”李元興反問。

崔敦禮低頭想了想,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殿下,此事容臣下思考一翻,如果殿下允許,臣下想和秦王府所有鎮守在外的將軍都通一次信。臣下以為,北邊有羊毛,也有奶粉。西北很快就有棉花,東北有山貨有貿易,東邊有鹽。銀錢是夠了,但差的就是一個度。”

“你怕他們借機亂了規矩?”李元興反問。

“殿下,這是其一。還有一點就是,秦王府之外的鎮守將軍會怎麽看。其三就是,十二衛會怎麽看。”崔敦禮說的非常直接,沒有繞圈子。

李元興聽懂了,這件事情不是小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此事,辛苦你了。鋼鐵坊之事,收尾的工作你還要去操心一下。關於蝗災之事,容本王再想一想。”李元興突然間發現,在大唐許多事情的隱患開始冒頭了。

“這是臣下應該作的,臣下首先會去與魏長史商議。”崔敦禮恭敬的施了一禮。

李元興點了點頭:“如果有必要,十二衛的軍餉秦王府補一些。但首先,要從戶部要出足夠多的銀錢,不能放過戶部這些吝嗇的家夥們!”

崔敦禮笑了,施了一禮後退了下去。

李元興又對陸毛鋒說道:“替本王跑個腿,告訴參謀院的那些小家夥們。他們的事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