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軍損!(第2/2頁)

“那十八人?”

“十八宿老親自擡棺,大唐立國以來在記錄之中只有三次,這就是第三次。第一次,巴蜀程家旁支,家遇大難,山崩之後長子殘、次子傻、三子瘋,兩老癱瘓。家中三個兒媳回了娘家,曾經收養的一孤女退了婚事,十九年如一日,照顧家中這五口人,送兩老入土,安葬了長兄、次兄,感動上蒼,讓三子竟然被治好了瘋病,可此女卻是因勞成疾不治而亡。”崔敦禮說的自己眼圈都濕潤了。

長孫無忌接口說道:“當時,此女入土的時候,入宗祠、進祖墳!”

“十八宿老擡棺,太上皇親旨贊其至善!”

李元興遠遠的看著那正在向高地上擡著兩塊門板:“似乎是……”

“殿下想說重了嗎?非也!”長孫無忌搖了搖頭。

“以兩人而言是重了,但以百姓而言,這是在給數萬唐軍一個感恩。就讓他們替這裏所有的大唐軍士領了這個恩情吧!”崔敦禮也說道。

崔敦禮又說道:“殿下,《招魂》是戰國古賦,是宋玉寫給屈原大夫的。”

“屈原!”李元興嚇了一跳!

崔敦禮與長孫無忌同時點了點頭,由崔敦禮說道:“此賦根據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所書,是宋玉因哀憐屈原而作!”

李元興真心想不到呀。

百姓們竟然把兩個死去軍士放在這樣的高度上。

長孫無忌卻在此時說了一句極煞風景的話:“似乎是背錯了,這一句下面應該是……”崔敦禮瞪了長孫無忌一言,長孫無忌也感覺失言,立即閉嘴了。

(注:在隋唐時間,《招魂》都根據漢代的解釋,認為是宋玉寫給屈原的。但明代之後,卻認為,這是屈原寫給自己。本書只是借用,這僅僅是小說,請喜歡考據的朋友高擡貴手,別糾結這賦的問題)

“上表吧!”李元興非常嚴肅的說了一句。

“請殿下放心,此事下臣一定為這次戰天災的眾軍士討一個公道!”崔敦禮施了一禮,暗中向長孫無忌招了招,兩人一同離開。

兩個軍士被擡上來了,滿身是泥水,口、眼、鼻中也是泥。

幾個職司高的校尉隨身帶著禮服軍裝,為了出去辦事穿用,此時拿了出來。

更衣之事,百姓們拒絕讓近衛軍來,則由百姓之中德高望眾的宿老完成。

李元興坐在遠處的一塊石頭上,嘴裏咬著煙默默的看著,李元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過去,或者說過去了應該說些什麽?

不知道誰家準備的上好棺木也在洪水退後從家裏找了出來,有匠人重新上漆。

當地的一位七十歲的鄉紳來到了李元興的面前,準備施大禮的時候,李元興說道:“免了吧,老人家高壽!”

“托了大唐平安的福氣,老朽七十有四了。我們洛陽有個風俗,蓋棺定論,這棺木蓋上的時候,這人如何,當有個說法。老朽鬥膽請殿下去說幾句!”

李元興坐著依然沒有動,輕輕的嘆了一口氣:“你知道嗎?這是我秦王府一千六百近衛軍頭一次軍損。戰朔方,有人傷,有人殘,卻沒有人死。戰遼東,完勝而歸。”

老鄉紳卟通就跪下了,他聽得出來。

面前這位年輕的秦王殿下語氣之中的悲傷。

李元興起身扶起老鄉紳:“不要蓋棺,送回長安去,讓他們的家人再看一眼。說到定論。”李元興緩緩的擡起頭,看著天空。

“上天,自有功過論!”

“是老朽糊塗,糊塗呀!”老鄉紳要再跪,李元興依然伸手扶著:“讓鄉親們不要急著回家,先去排查一下,各村各家少了多少人。然後所有人準備上河堤,田不要怕荒,有本王在,先把河堤修好,才真正安心。”

老鄉紳重重的點了點頭,哭了。

李元興卻是不明白了,為什麽說的好好的又怎麽哭了。

“殿下,秦王殿下呀!”老鄉紳失聲痛哭著,把李元興弄的也很傷感,想來可能是老人家的兒孫有在這次水災之中死去的,或者是走失的。

可老鄉紳卻大喊著:“殿下,各鄉、各村。沒有死一人,沒有走丟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