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秦王莊茶禮(第2/2頁)

風來笑有聲,雨過凈如洗。

有時明月來,弄影高窗裏。

李元興又盜版一首後世的詩,挑這一段主要的原因是短,只有二十個字,好背呀。

“竹,竹有傲骨。”李元興笑著將壺放下。“茶中有道,道萬千,萬道歸一。請!”

說完,李元興退後幾步,回到李淵身旁站著。

無論李元興的詩好,還是詩壞,都不會有稱贊或者是評價。只因為李元興身為大唐秦王,而且李元興是出了名的不喜歡聽那些虛的奉承話。好與不好,自然會有風評。大儒們不會評價,茶商們那裏有半點資格。

李元興已經示意開始,眾人卻坐著沒有動。

李元興面帶微笑的站在李淵身旁,心中卻是奇怪李淵為何今天穿的這麽正式。而且態度這樣的嚴肅。

“父皇,這個很有趣嗎?”李元興想來,如果無趣,李淵應該不會來。

李淵小聲回答:“五郎,皇家就應該有皇家氣勢。昨日朕向你學了一個高明,刀兵有刀兵的威勢,這是怒之威。可你這茶,卻有另一種威,勢之威。皇家想讓萬民敬仰,這勢之威卻是好東西!”

李元興很是吃驚呀。

這才是真正作過皇帝的人,好一句皇家的勢之威。

皇家就應該有皇家的風采,光是擺出那幾裏長的儀仗那只是外表,李淵已經看到了內涵。而茶道就是內涵的一種,所以李淵才這樣的鄭重。

想一想,普通的小民大碗喝水,怎麽能夠與皇家這種氣度十足的飲茶相比。

李淵與李元興說話的當口,下面卻是你推我讓。袁天罡、王及善、虞士南、姚思廉都有資格出來先展示他們心中的茶道。如果再往下推,身份足夠的人至少有十幾人,而這四人,卻是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圈子。

道門、士族、賢士、儒家。

昨天是武曌泡的茶,崔孰禮有過描述,四人聽後都驚為天人,可惜今日總不能要求明月公再為大家泡一次茶。

推讓到最後,卻是選擇了崔孰禮,由他按照昨天武曌的方式作第一人。

上有六人,自然是推讓的四位,還有太上皇李淵。在這裏,茶商自然是沒有資格了,而這第六位的名額,卻已經暗中有了一些爭執,雖然各官員在推讓,但心中卻都想坐在這第六位上。

李淵終於開口,點了蕭禹。

畢竟是老臣,而且也是大學者,大儒,也精通其他學派。

李淵既然選擇了,其他人自然無話可說。可就這入座的也是禮,從左入,還是右入。是先禮後座,還是先座後禮。是先向茶者施禮,還是先向尊者施禮。是應該坐這種桌椅,還是應該用矮幾軟墊。這座位按古禮,方向應該怎麽擺,那裏是上座,那裏是次座。

這還沒有坐下,就已經開始引經據典不溫不火的辯論開來。

李元興退後幾步,打手勢將崔壹葉招了過來:“繼續說,佛家是不請而來,那就是惡客上門。這請柬是誰訂下的,原因為何?”

“回殿下,崔長史制訂。”

李元興明白了,這是因為耀州的事情,崔敦禮怕李元興看到和尚不高興。

“等一會,你問下崔長史,本王想要讓佛門明天再來茶會,今天還是要擋下他們的。如何處理,應對。理由一定要充分,不讓佛門有什麽多余的想法。明白嗎?”

“下臣明白?”崔壹葉點了點頭,然後又說道:“剛才就在殿下說話的時候,後堂來報。李將軍從靈州回來,求見殿下。秦瓊將軍派來信使,他有些公務要處理,今日午後才可趕到秦王莊。”

聽崔壹葉報告完,李元興微微的點了點頭:“照看好這裏,不要亂。”

李元興悄然離去,卻沒有人注意他離開,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一桌的辯禮上。其他人也在辯,有資格入大廳的茶商們,有的非常認真的在聽,有的竟然在記錄。也有幾個學識的不錯的,偶爾提幾句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來。

沒資格入大廳,外面的茶商與小吏,都盡可能的靠近廳門處,希望可以多看到一些,聽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