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秦王興長安(第2/2頁)

李淵聽後,回頭看了一眼李元興,那意思就是,生意不錯呀。

李淵又問道:“每日可有多少人,有多少貨?”

“每日多少貨某不知,但每日這裏足有萬人。許多客商有訂購百架,準備運到附近各州縣去的。某也見到,有蜀中、河北客商來買下圖紙,去天智院交了天智稅,準備回去自己打造的。”

李淵回到馬車上,沖著李元興樂呵呵的直笑:“這個生意用來折你的欠賬如何?”

“老爹你很窮嗎?”李元興笑著,一邊示意掉頭轉道。“去明德門!”

“不窮,就是看著高興!”李淵樂呵呵的說著。

李元興點了點頭:“行,如果連我哥的賬都免了,就行。”

“某越看你,越是感覺親近!”李淵哈哈的笑著,今天這個瘋狂的場面他頭一次見到,就是大饑荒的時候,糧店開倉也沒有排這麽多人。那個什麽犁,只要是家中有田的,就一定會買。

而且在長安,這犁雖然名為天賜神犁,可都知道是秦王府的東西。世家們自然給這個小面子,不會去制作銷售。小門小戶不敢,最多就是自己學著打造幾台自用,然後交上十幾文的天智稅罷了。

真正開店面賣犁的,就只有秦王府一家。

老狼,老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這家店的店東,他怕是連店門朝那邊開都不知道。

武曌沒有開口,這個時候她絕對不會拖李元興的後退,造這些犁占用的工匠數量巨大,這一季結束之後,下一次農忙就到來年春天了。

李淵可以要這生意,但卻不會要秦王莊的工匠。

等李淵工匠學會制作犁之後,明年春天李元興的工匠就會有其他的更重要物件打造了。

馬車繞了兩條街,總算是轉到了人少的路上,坊市好幾條街都是人擠人。

“老爹看到了沒有,這全是我的功勞。光是這扁擔,一家小店一天就是幾百條賣出來,連賣草鞋都發財了。”

李淵沒有反駁,因為他親眼看到了。

等到了明德門的時候,這裏更加的壯觀,何止是千人呀。

足有數萬人在明德門外,裏三層外三層的圍著,有拿著牌的牙子在來回不斷的奔跑著。這裏負責安全巡察的已經不是武候,而是大唐的軍士了。明德門外正好有一處軍營,軍中派出一營人分布在周邊。

“挑土的十個人,挖渠的三十個人。這是胡記織坊的活計,一天五文錢,管兩餐幹!”

一個牙子站在石頭上剛剛喊完,另一個牙子爬到樹枝上:“趙記織坊一天六文,管兩餐幹。木匠活計,六等匠八文,五等匠二十文一天。”

這牙子還沒有喊完,另一邊已經有人叫喊了:“五等匠,三十文一天!”

李元興坐在馬車上對李淵說道:“這就是工匠等階的好處,有品階的匠人自然會有更高的收入。這匠藝也會不斷的提升,試問那個匠人不想成為一等大匠師,那個可是家族的榮譽,以匠入士。”

“你那莊中,看來有大匠?”李淵問了一句。

“不多,三等大匠有四個人。”李元興說三等的時候,還是滿心的遺憾。原本以為會超過十人,二等匠師也能夠有一個人。可誰想,在工部評測之中,只有三人靠手藝評上三等大匠,有一人卻是憑借再次改進李元興的水車,給了加分拿到了三等大匠的級別。

李淵才宮外的事情了解不多,聽說只有四個三等大匠,也沒當回事。

這話,要是放在世家門閥聽到,怕是會罵街了。

要知道,七大世家,一等大匠師數量為零,二等匠師數量加起來才四個人,其中重工的趙郡李氏有兩個,象重農的清河崔氏一個都沒有,清河崔氏的工匠級別最高不過就兩個三等大匠。

可就這兩個三等大匠在清河崔氏的生活卻是一夜升天。

雖然還是奴隸身份,但月錢卻從原本的三十文,直接上升到了八貫錢,而且每月五斤肉,十斤精米,十斤好酒這是雷打不動的。而且清河崔氏還許下重諾,只要誰能在來年考評當中拿到二等匠師的銀徽章,月錢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