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2/3頁)

現在,他們聽過趙新山的介紹,翟老師和衛老師簡單一溝通,便決定先去水稻地看看。

一行人轉到稻田地。

趙村兒大隊的水稻是試驗品種,新品種正式大規模推廣之前,肯定要在各地進行試驗,同一個省不同的緯度不同的土壤、水質、溫度都可能對水稻的發育生長成熟造成影響。

這是很有觀察價值的稻田。

翟老師他們一走進稻田埂,便忘了其他,專注地觀察,互相交流。

趙柯和段書記等人都沒打擾他們。

記者選了合適的角度,對著他們拍了兩張照片,然後走近聽他們交流的內容,進行記錄。

中午,學校放學,高年級的一群學生們聽說他們在水稻田,有省城的專家,跑過來湊熱鬧。

趙柯示意他們安靜,又招招手,叫他們過來看。

翟老師、衛老師幾人鉆研了一會兒,才想起趙柯他們,趕緊收起見獵心喜,轉過來,看見一群孩子很意外,“他們是……”

趙柯拍拍一個學生的肩,笑著解釋:“我們大隊小學的學生,讓他們聽聽專家同志們的經驗,多了解了解農業,也開拓開拓眼界,都是農民的孩子,站在農民的肩膀上騰飛,不能忘本兒嘛。”

幾人對視一眼,更加意外。

趙村兒大隊培養孩子的態度,太特別了。

不過他們並沒有對此多做評價,對趙新山說起他們簡單觀察的結果。

趙村兒大隊的水稻長得不算特別好,不過對新手來說,已經相當合格,明年有經驗,肯定會更好。

衛老師建議:“明年你們可以在稻田裏養一些鴨子或者魚,豐富你們大隊的養殖種類,你們大隊有這個條件。”

趙新山沒經驗,不知道還能這麽養,詢問後得知不會影響水稻,就記下來。

趙柯難得得到專業人士,借機問:“我們公社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和水資源,我們能再豐富一些作物的種植嗎?果樹、藥材、蘑菇木耳?”

翟老師沒有立即給出肯定的答復:“這個需要我們詳細深入的考察之後,才能給出結論。”

趙柯點頭,又問:“我們公社想要栽樹,是不是也可以選擇更適宜樹木生長的土壤環境?”

翟老師問:“栽樹?果樹嗎?”

“不是。”

趙柯否認,可勁兒地裝逼:“我們公社當下的目標是大力發展農業,肯定要開墾荒地,大量伐木,但又不想影響我們公社的生態,給子孫後代留下隱患,所以想要打造一個生態上的良性循環,給未來打基礎,這是有可能實現的嗎?”

這下子,翟老師他們看趙柯的眼神,完全是毫不掩飾的震驚。

他們震驚於她的前瞻性。

很少有人會覺得樹也是資源,也需要循環。而且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期,一般很難兼顧到環境和生態,也很少有人會顧及這些。

飯都沒吃飽呢,就開始展望未來,普通的人聽見,肯定要譏笑:步子跨太大,不是扯到襠,就是異想天開。

但確實有學者專家提出過類似的觀點……

恰巧,翟老師也發表過相關的論點,所以他驚訝過後,便像是遇到知己一般,目光灼灼地看著趙柯:“趙同志,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見識。”

趙柯裝作不好意思地笑。

趙新山適時驕傲道:“趙柯愛讀書讀報,思想上肯定要進步一些,想得也更周全。”

段書記點頭,認同地說:“我們公社的發展規劃初版就是小趙寫得,後來合作社開會,規劃更科學細致,也更長遠,小趙功不可沒。”

翟老師和衛老師等人越發好奇,“規劃?”

段書記穩重講解:“短期的富裕不是我們的最終追求,我們公社規劃以每五年為節點,第一個五年目標是大力發展農業,同時維護一個健康的農業生態……”

至於怎麽維護。

雙山公社現在的發展方向是先進帶動後進,趙村兒大隊發展更快,帶動整個公社。

而趙村兒大隊當下的發展方向,農業和養殖業相結合,還對林業躍躍欲試……

趙柯有的沒的一通說,忽然謙虛道:“我們公社還想嘗試蓋暖棚,進行一些試種培育工作,我們專業知識有限,正好這次請到幾位專家同志們,想多請教一下,所以我才問了前面的兩個問題。”

暖棚?!

師生幾人眼神全都熱起來。

趙柯眼裏閃過一絲滿意。

她從前當然不太了解這些,就是有一個大概的宏觀的認知,回趙村兒大隊之後漸漸明確自身定位和目標,才開始瘋狂汲取各方面的知識,反復思考。

但她一個人,哪能面面俱到。

這麽恰到好處的貼合,當然是人為的。

他們提前背調過——趙瑞早就在學校打聽過了,農學院那邊兒一整個學院共用那麽幾塊兒地,一個學生養一株兩株作物,扣扣搜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