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4頁)

至今,不怕她壓一頭,頂風上的只有一個傅知青,還這麽出色。

趙柯不在乎找不找對象的事兒,當媽的哪能不在乎?

別管以後成不成,她得替趙柯籠絡一下,最次……別太受傷。

不然好好的青年,一個人下鄉到這旮旯地方兒,還因為感情遍體鱗傷,落寞頹廢了,多可憐。

余秀蘭是一點兒沒考慮趙柯受情傷的可能。

“小傅,你看你都瘦了,這些天累壞了吧?”

“小傅,我聽趙柯說,多虧你,咱們大隊才有四輪拖拉機,一定很廢腦子,可惜沒有豬腦子,給你補補。”

“小傅,多吃點兒,不夠再盛。”

“小傅……”

她每一聲,傅杭都很禮貌地回應。

“還好,趙柯比較辛苦,我們幾天都在拖拉機廠,她一直在奔波。”

“是趙柯先爭取到,否則我也沒有機會去嘗試,她更需要補身體。”

“好,您也吃。”

桌上就見倆人來來回回,趙柯明明在他們的對話中有姓名,卻像個局外人一樣。

趙柯實在聽不下去,“媽,你歇歇吧,讓人多不自在。”

余秀蘭白她,“吃你的,小傅都沒說啥。”

趙柯無語,“我說我不自在。”

對親閨女都沒這麽肉麻,哼~

余秀蘭捏了捏筷子,忍住沒去抽她。

傅杭輕笑。

他很喜歡趙柯家的氛圍。

他家都是知識分子,親人又很少團聚,他跟父母關系生疏,祖孫對彼此都愧疚自責,相處難免帶著小心,從來沒有這麽自在隨意過。

“小傅,你一會兒還去大庫嗎?”

傅杭搖頭,“不去了,今天待在家裏。”

“那我把鹵子熱在鍋裏,等林知青和陳三兒醒了,你讓他們兩個來這兒吃,面條用熱水燙一燙就行。”

傅杭一頓,“我帶回去吧,家裏也得燒火。”

他不想讓林海洋和陳三兒來趙柯家吃。

他有小心思,希望這變成他一個人的特殊待遇。

“那也行。”

飯後,余秀蘭給他盛好,傅杭帶回去。

趙柯在家洗完澡,等頭發幹的功夫,拆開兩捆信,分好。

這些信,一半是給她的,另一半大部分給傅杭的,其余則是寫給吳校長、劉興學、林海洋、莊蘭、蘇麗梅五人的。

雖然報紙上有大多數知青的名字和采訪,但文章選取的時候有所偏重,除了趙柯和傅杭,吳校長、劉興學、莊蘭的采訪比較有內容,信也多一些,分別是十一封、十封、十四封。

而林海洋有四封,蘇麗梅有六封。

趙柯分信的時候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字跡,她自己和莊蘭、蘇麗梅的信裏,好像女孩子不少,大概她們都給了姑娘們一起鼓勵。

同樣的,這些信,也是對她們未來繼續前行的鼓勵。

頭發幹後,趙柯先把傅杭和林海洋的信送給他們,然後便溜達到姥姥家。

大舅媽高玉蘭和表嫂文秀兒兩個人在屋裏仔細地擦洗,看見趙柯進來,熱情極了,“小柯來了?休息好了嗎?我聽說你們半夜才回來,可真辛苦。”

趙柯擼袖子,打算幫忙。

高玉蘭攔她,“不用你動手,埋汰,有我和你嫂子呢。”

表嫂也附和:“是啊,你擱旁邊兒站著就行,快收拾完了。”

趙柯打量屋裏,確實收拾得差不多了,就沒動手。

姥姥家的房子,有兩間屋,沒有重蓋,只在舅舅當兵後翻新過。

這麽多年過去,二舅假期少,沒回來過幾次,姥爺去後,姥姥一個人住,二舅提過不少次,要接姥姥走,更沒有再翻新重蓋的必要。

之前空了一年多,去年雖然有外村兒的青年住,但一群男青年,能利索到哪兒去,而且又凍了一冬。

屋子破舊又陰冷。

高玉蘭邊擦上鎖的炕櫃邊說:“也不知道姑和秀民咋想的,那仨孩子養在好地方,哪能待慣咱們這兒。”

趙柯道:“姥決定要回來,肯定不會改主意了。”

“就怕你二舅媽覺得耽誤孩子,有怨氣兒。”

表嫂沒見過那位二嬸兒,但聽多了婆婆說二嬸瞧不上他們的話,不太服氣,“等到蓋上磚房,咱們這兒也沒什麽不好,十裏八鄉都想來咱們大隊呢。”

趙柯笑著接道:“大表嫂這話說得對,別人怎麽想,咱們管不了,但咱們自個兒過好了,誰不刮目相看。”

“是嘞,咱們小柯有本事,可不是讓人對咱們刮目相看了嗎?”高玉蘭扯著笑臉打聽,“小柯,我看咱們大隊的土窯出磚挺多的,大夥兒是不是能早點兒蓋磚房?”

趙柯沒藏著掖著,回答她:“大隊打算今年再蓋個土窯,大家辛苦點兒,應該會提前。”

高玉蘭喜眉笑眼:“能住上磚房,辛苦怕啥。”

表嫂也樂呵呵的,說道:“姑奶回來,也得蓋磚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