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蘇荷耍脾氣的方式, 就是待在蘇教授暫住的屋子裏,說什麽都不出來,飯也不出來吃。

余秀蘭和趙建國中午回來,還以為她身體沒恢復。

趙建國好脾氣, 不跟蘇荷一個年輕姑娘計較太多, 還讓趙柯給蘇荷盛飯菜, 端到屋裏去。

蘇教授哪能讓趙柯去, 接過來,“我去送就行。”

誰送都行, 趙建國就是說一句表示禮貌。

下午, 蘇教授提出去土窯那邊兒看看。

趙建國要去挨家挨戶走訪看診, 余秀蘭則是要去村外, 三個人便一起走。

余秀蘭以前當婦女主任,還能顧及些大家夥的臉面,現在看不慣人,連個話茬子都不接。

趙柯一個人擔負起不冷場的責任。

路上, 其他社員碰到他們, 不知道蘇荷和趙瑞的糾葛,跟蘇教授主動熱情地攀談。

社員們對寫報紙文章的大教授,都挺尊敬好奇的。

蘇教授表現得也很有禮,看起來絲毫沒有瞧不起鄉下人。

社員們對他好感不斷疊加,問啥答啥,一點兒不扯謊。

趙柯並不在意蘇教授給村裏人留下多好的形象, 也不在蘇教授采訪的時候上前去引導或者暗示社員們怎麽回答。

她或許方法上有些偏門, 但問心無愧。

“您隨意, 冷了就進去。”

趙柯等蘇教授答應後, 一個人進大庫。

而蘇教授對著土窯哢哢拍照, 看到有幾個趙村兒的婦女也在頂著寒風幹活,心生疑問,直接問出來。

先前的問題,大家夥兒七嘴八舌,各有說辭,但都不約而同地往好了說。

現在他問婦女們為什麽也在幹活兒,眾人一時間茫然,“全村人都要上工啊。”

蘇教授又換了個說辭,“我是聽說,冬天農閑,農民窩冬,你們趙村兒大隊要燒磚,男社員應該就夠用了吧?”

正掄著木槌壓磚坯的趙六嬸兒羅紅霞道:“俺們有日程表,既要上工又要上課,還要安排休息日,光男社員排班兒,輪不開,也太辛苦了。”

今天輪班的組長是許誠,也是他在趙柯走後,陪同蘇教授。

蘇教授采訪其他社員期間,他一直不好說啥,這時候故作無奈道:“老爺們兒養家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怎麽會怕辛苦。”

幹活兒的男社員們聞言,附和——

“許誠說的對。”

“我們養家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對,莊稼漢只要能養一家老小,不怕辛苦。”

許誠看向存在感幾乎等於無,默默幹活的媳婦兒丁巧巧,嘆道:“趙柯年輕,今年才剛當上婦女主任,新官上任想幹一番事業,我們都能理解,就是心疼家裏的媳婦兒,這麽冷的天,我是寧願她在家裏做做家務,享福的。”

他眼裏刻意作出的心疼,沒人懷疑。

丁巧巧戴著線手套,握著鍬幹活,仿若不覺,頭都未曾擡起來。

許誠沒有得到配合,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滿,又很快移開。

男社員們則是跟著他的話說道——

“說得在理,誰不心疼媳婦兒。”

“女人照顧好家,外頭活兒有我們這些男人幹就行。”

女社員愛聽又不愛聽,啐道——

“我們還心疼自家爺們兒呢。”

“就是,我們跟著排班兒,我們男人也能輕松點兒。”

“憑啥男人能幹,女人不能幹,我們也是趙村兒的一份子呢。”

“婦女能頂半邊天,家裏活兒也沒撂下,不比你們男人差啥……”

男社員們說不過她們,聲氣弱了點兒。

“我們說一句,你們有兩句等著。”

“不跟你們一群老娘們兒一般見識。”

“還說家裏活兒沒撂下,我媳婦兒排班兒之後,就開始支使我嘞。”

好幾個男社員有相同的遭遇,搖頭唉嘆“大老爺們的威嚴”受損。

婦女們與他們分辨,男社員們惹不起只能躲。

蘇教授看了一會兒,得出一個結論:趙村兒婦女們的地位,比一般鄉下婦女要高些。

為什麽會這樣,他心裏大概有一些想法,但還不確定,可能得由趙柯給他答案。

蘇教授進到大庫。

昨天晚上,煤油燈昏暗,蘇教授看不清工作間的全貌,也沒看清裏面的物件兒。

而白天,蘇教授一進來,目光立馬被墻邊擺放的一架五六米長的龍骨水車吸引了目光。

裸露在外的零件,幾乎是純木制,簇新、完整、結構復雜……

很難想象,這是由農村自行建造的。

林海洋坐在登記桌後,進行登記。

蘇教授低頭問他:“小同志,我能知道,這水車是由誰主持建造的嗎?”

林海洋指向坐在最裏頭,吵鬧中依舊專心致志學習的傅杭,“傅杭傅知青,水車、排水渠、土窯,都是他研究完,領頭建的。”

蘇教授伸頭看向傅杭,驚訝。

一個僅僅幾十戶的小村子,有一個趙柯,已經很令人吃驚,竟然還有這麽出色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