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趙柯當家, 是真精打細算啊,什麽都想自給自足。

而這世上具備從無到有的創造天賦的天才,少之又少,傅杭再聰明, 也只是個學生, 再想讓趙柯刮目相看, 也得實事求是地說:“我得打電話請教人, 但就算能打破技術壁壘,經驗也需要積累。”

“沒事兒。”趙柯鼓勵他, “傅知青你動手能力強, 我對你特別有信心, 以後咱們村兒要是家家戶戶都能住上磚瓦房, 傅知青你的名字肯定掛在功勞墻前頭。”

傅杭對掛墻上沒什麽興趣,不過這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不為了趙柯,他也想要在趙村兒留下點兒什麽。

“好, 我試一試。”

趙柯笑容更燦爛, “我跟大隊長說一聲,傅知青你以後不用上工了,一冬天夠嗎?我想要能蓋出不低於一百平方房子的磚和瓦。”

她越來越離譜了。

傅杭想裝作被好感沖昏頭腦,都沒法兒保持沉默,“冰雪嚴寒,本來就不用上工。”

趙蕓蕓聽得腦瓜仁子漲, 揪著趙小草和谷三妮兒躲到院子外去。

趙柯一點兒沒有被戳穿的羞恥, “不上工也沒有工分啊, 你們還是賺。”

傅杭:依然是廉價勞動力。

趙柯還在善解人意地給他出主意:“你需要助手吧?咱村兒的知青, 你看誰合適, 都分給你,不用下田也照常給你們算工分。”

反正知青幹農活也不太行,人盡其用,一點兒不浪費。

傅杭沒有知難而退,心裏盤算起來。

趙柯耐心地等他回復。

院子外,三人重新畫了房子。

趙小草和谷三妮兒跳得心不在焉,聽不見趙柯和傅知青在說啥,就跟趙蕓蕓打聽:“咱們村兒真能自己燒磚瓦,住磚房嗎?”

趙蕓蕓越看傅杭和趙柯一站一立面對面的畫面,越是怪異,隨口敷衍倆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趙小草和谷三妮兒激動,兩眼渴望,似乎已經見到磚房的樣子。

院子裏,傅杭思考過後,回答:“我盡力,至於助手的人選,需要先溝通再確定。”

趙柯隱約聽說過,傅知青和先來的兩個男知青好像有點矛盾。

她沒多問,仍然面帶笑容地說:“我不是給傅知青你出難題,適當的壓力,是進步的動力嘛。你們盡管幹,工作中有什麽難處,盡管找我,我會盡量幫你們解決,給你們爭取更大的發揮空間。”

傅杭已經能夠分辨趙柯那套話裏的涵義。

她的意思,她可以幫他們解決困難,標準不能降。

傅杭不解的是:“如果你想要致富,應該有更快的辦法吧?”

就比如,她先提的發電機,如果能做出一個,前期成本雖然高,但成功之後,無論是高價轉賣還是租出去,利潤都不低。

同樣可以以集體的名義入股投資,完全不需要這麽辛苦。

趙柯笑意盈盈的眼神裏,有對傅杭,也有對其他人的期待。

她有時候,像是在玩兒一個養成遊戲。

“你造的水車,我也可以藏著掖著一部分技術,賣給其他村兒,刮下一筆快錢肥我們趙村兒大隊的口袋,可是然後呢?”

傅杭道:“缺錢寸步難行,趙村兒大隊只要錢上寬裕一些,可以更早完成很多目標。”

“可是嘗過了不勞而獲的滋味兒,他們會甘心踏踏實實地走嗎?”

傅杭默然。

“我們是農民,我們不能丟了土地,一切發展都得基於這片土地。”

農村再廣闊也留不住傅杭這樣的人才,知青們早晚會去更需要他們的舞台。

只有農民根在這裏。

基層農村建設,不能只賺錢。

“說句不太文雅的話,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襠。”趙柯沖院外招招手,對傅杭說道,“只有親手創造的未來,才會倍感珍惜,農民的精神才能傳給下一代。”

莊蘭手拿幾張紙等在院外,得到趙柯的示意,才走進去,“趙主任,這是我們五個知青的自我介紹,我給你送過來。”

趙柯接過來,簡單地翻了翻,輪到方靜,停了兩秒。

知青們應該是商量過,自我介紹的格式都一樣,其他人寫得都很滿,只有方靜,極其簡潔。

簡潔當然不是問題,敷衍是問題。

別人恨不得從家庭到成長環境,小到看過的書,打過的零工……全都細致地寫一遍,好讓趙柯了解他們更多。

方靜怎麽寫的呢?

父親是木材廠會計,哥哥姐姐都是下鄉知青,妹妹是護士,弟弟還小,她自己是初中生。

沒了。

趙蕓蕓傳話,絕對不會打折扣。

那就是方知青自身不願意積極融入。

這是個人選擇,趙柯可以三番兩次地伸出橄欖枝,無法強人所難。

所幸,她認識的陳三兒不會欺負方靜。

尊重吧。

趙柯若無其事地遞向傅杭,傅杭自然地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