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75 【一更】(第3/4頁)

電視台那邊的人很快接到江檸的電話,饒是李台長心理早已有了《大宋》作者是女人的預期,但實在沒有想到,電話裏傳過來的聲音,實在年輕的過份,年輕到這個聲音還透著還沒變聲期的柔嫩小奶音。

江檸是年底生人,這個時候她滿打滿算也就剛滿十四周歲沒多久,翻過年虛歲也才十六歲,此時她的聲音正處於幼女與少女轉換期,只是她聲音清冷沉穩,讓李台長以為江檸只是聲音顯小。

這樣的人,他們電視台就有好幾個配音演員,可以變換出這樣柔嫩的小奶音,倒也不驚奇。

他只是在看過電話話筒後,又重新將話筒放到耳邊,不確定地問:“檸萌?”

“對,我是檸萌,我聽我在《武俠》的責編說,你們想買《大宋》的電視劇版權?”電話那頭傳來的語氣是完全不同於她聲音的沉穩。

此時的影視版權的劃分還沒有那麽細,聽江檸說電視劇版權,李台長頓了一下,說:“對,我們看了你的《大宋》,認為你這部作品裏的案子很適合改編為《包青天》第二部 ,想買下你這部作品的電視劇版權和改編權,不知你這邊願不願意。”

江檸原本以為是要直接拍《大宋》,沒想到是改編。

江檸沒有過多猶豫,“可以改編,但在電視劇片頭必須注明,電視劇改編自檸萌的《我在大宋擋捕頭的那些年》,另外,《大宋》電視劇版權授權只有五年,簽完合同五年內沒有拍攝計劃沒有立項的,合約到期後,我有權將電視劇合同重新轉賣。”

李台長沒想到檸萌對影視版權這一塊這麽熟悉,連買了版權後,電視劇拍攝要立項都知道,“沒問題。”他說道,他就怕檸萌堅持要用《大宋》作為電視劇名,這樣他想蹭《包青天》熱度的盤算就打空。

只要江檸願意授權改編成《包青天》,不過是在片頭注明改編作品而已,對他並不是什麽大事。

之後就是談版權費的事。

這時候的影視版權費,還不如她的出版費用高,可對於電視台來說,他給的版權費用已經非常高了。

目前電視台的收入全部都靠給商家打廣告,一部自制劇的拍攝的前期投入,除了需要買版權外,還需要聯系原《包青天》劇組的導演和演員,拍攝場地,服道化等等,都需要錢。

此時內地的演員演出價格很低,但《包青天》劇組的演員目前正是當紅的時候,尤其是演展昭和包拯的演員的演出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這邊談好後,李台長那邊很快敲定下合同,知道江檸現在在滬市,讓給他推薦《大宋》的小秦帶著合同來來找江檸,同時對於導演和劇組,演員那邊也去聯系上了。

電視台當初買《包青天》的內地播放權,他們是有這個劇組和演員的聯系方式的。

《包青天》雖然才上映完,但這部劇是更早就拍完的,電視劇裏的演員也都接了別的工作,現在聽說《包青天》要拍第二部 ,吃到《包》紅利的演員們也都表示,在完成自己手上工作後,願意繼續去拍第二部。

說是第二部 ,其實是不準確的,應該說是第三部才對。

《包青天》最開始只有四十六集,是在《包》上映後,收視率急速上升,一下子火了,這才有了後面補拍的二百多集。

現在《包青天》願劇組的演員們,也不過是和之前一樣,在完成手上的工作後,繼續去補拍罷了。

編劇那邊,李台長也迅速找到了原《包青天》的編劇,買下《包青天》的各種版權,請原編劇對《大宋》裏面的案子進行改編。

原編劇之前為《包》寫了兩百多集的劇本,整個人都快被榨幹了,cpu都要被燒壞了,原本聽說又要喊他寫《包》的劇本,他心裏是嚴厲拒絕的,如果他真的還能寫的出來,為什麽不趁著熱度,再寫兩百集?

這不實在是寫不出來了嗎?

可聽李台長這邊說,有現成的案子,出自現在內地非常火的一本書,銷售量兩百萬本級別的,原編劇一聽也驚訝了,實在他們港島人數有限,十萬的銷售量就已經是很火的作品了,兩百萬銷售量,即使在內地,應該也是現象級作品,至少案情,邏輯這些問題不大,直接改編這樣有著現有案子的作品,對cpu早就燒過頭,實在榨不出一點汁水來的原編劇來說,倒是輕松了很多倍,表示想先看一下這部作品的實體書,再看看是否適合改編。

其實內心已經同意接了。

李台長也不止找了他一人,他們電視台本身就有編劇,還是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因為是個散文寫的好,被調回城中,九二年,華國正式由過去的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導致大量的廠子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當時就有許多工人圍堵在一家機械廠門口,堵住機械廠廠長,責問他:“我家三代都是工人,我們都是工人階級,你憑什麽說開除我們,就開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