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刀郎是誰

京城以前有崇文、宣武兩區,2010年的時候,崇文與東城合並,宣武與西城合並,成為了歷史。

上午時分,宣武文化行政執法隊。

以前叫文化稽查隊,查查黃碟、黃書、盜版碟什麽的,今年改叫了文化行政執法隊。院裏很安靜,墻上掛著“掃黃打非”“整治行動”等標語,停著兩輛車。

掃黃打非這東西,固定周期,固定行動。但總也掃不幹凈,與賭毒不共戴天的老色批太多了。

全網最和諧的地方,一定是黃網的評論區。

全網最和諧的聊天群,一定是每天發黃圖的聊天群。

全書評論最多的本章說,一定是涉黃內容的本章說。

明年才開通統一舉報電話,現在還沒有,各單位有自己的舉報電話。執法人員這會沒什麽事,嘮閑嗑,忽地一人進來。

“有人舉報一家音像店!”

“賣黃盤啊?!”

嗖地一下都精神了。

“不是,盜版碟。”

嘁!

又一下坐回去。

今年是掃黃打非年,各單位的首要任務是抓涉黃,不是說盜版碟不抓,而是在業績上,大家沒啥積極性。

過了一會,又有舉報的。

“在音像大廈,被人騙了!”

“騙了?那找公安去啊,我們不管這事。”

“不是,他說買什麽刀郎的專輯,買了三張,拿回去一看裏面是拼盤,只有刀郎的兩首歌。”

“盜版?”

“肯定啊,我就沒聽說刀郎發專輯,長啥樣都不知道。”

還是沒啥積極性。

結果一上午接到5個電話,全是舉報刀郎盜版碟的,下午又接到6個。

好家夥,一天11個電話!

當你接到1個電話時,那只是普通的舉報,當你接到11個電話時,那就是群眾的呼聲啊!

“得,來活兒了!”

“聯系記者,明天突擊檢查,宣武音像大廈!”

……

各機關單位,都有自己的宣傳部門。

他們會跟本地各報紙建立關系,有行動了,比如查酒駕、荷花節、掃黃打非這些,就會找記者一起,然後發稿。

音像大廈在南濱河路甲25號。

1998年建的,兩個國家級音像批發市場之一。

次日一大早,記者跟隨身著便裝的執法人員,分成若幹組走進大廈,其中一組剛上到二樓,一個女人就湊過來,熱情介紹:

“兩位大哥要盤麽?”

“港片、韓劇、內地的啥都有,《征服》《倚天屠龍記》《九五之尊》,要啥有啥。”

“VCD麽?”

“啥年代了還VCD,現在都DVD了,畫質清晰,容量大,也不算貴,我帶你看看?”

執法人員只是走路,不時左右看看,沒說要也沒說不要。

女人秒懂,壓低聲音道:“大哥,還有好片看不?日本的,美國的,人獸的……”

“……”

記者憋笑很辛苦,執法人員非常丟臉,工作不到位啊。這幫人就像蟑螂一樣,掃了一茬又來一茬,生生不息。

他索性停下來,問:“歌有沒?”

“你愛聽啥歌?現在都聽刀郎,可火了,就我家有專輯。”

“那看看。”

女人非常開心,領到一個攤位,幾個大盒子滿滿當當全是碟片,邊翻邊道:“現在生意不好做了,電影電視劇還行,歌都在網上聽,不買專輯了。”

她遞過一張《刀郎·沖動的懲罰》。

封面上沒有人物,就在網上隨便選一張的那種風景照,然後印上字,背面印上批號等等。執法人員經驗豐富,一眼就瞧出是盜版。

得嘞!

“我是文化行政執法隊的,接到群眾舉報,說你們這裏售賣盜版光盤……依法進行收繳!”

身份一亮,女人驚慌,卻毫不敢反抗。

“別動!說你呢,把那箱子給我拿過來!”

她不敢動,別人機靈,隔壁就手疾眼快的要藏盒子,被更手疾眼快的執法人員喝住,當場收繳。

記者趕緊掏出相機,哢嚓哢嚓拍照。

他們就三個人,鎮壓整個樓層,攤主個個哭喪,顧客非但不支持,反而有點嘲諷,大概就是“該管的不管,成天管這些屁事,正版那麽貴,誰能買得起……”

隨便一劃拉,就幾千張盜版碟。

黃的倒是沒有,今年掃黃打非,早就被查怕了。

一個執法人員很好奇,把《刀郎·沖動的懲罰》包裝拆開,拿出裏面的碟片,名都不一樣,碟上印的是:《2004熱門金曲》。

“這啥意思?”記者問。

“盜版的盜版!”

嚯!

行動很快結束,一幫人抱著好多箱子上車,記者們各自閃人。

北青報的記者匆匆回到報社,先打了個電話:“喂?佳佳姐,剛完事,嚴格著呢,一個沒跑……你放心,肯定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