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渭南

與渭南當地溝通之後,姚遠三人馬上動身,並未大張旗鼓,十分低調的去親身考察了一趟。

乘姚老板的飛機去,劉強東愛不釋手,表示也要買一架。雷軍興致淡淡,他是富豪中的另類,沒有私人飛機,沒有專車,出行還坐經濟艙呢。

在鹹陽機場落地,渭南政府的車來接。

接的人自然是八面玲瓏,一路上面面俱到,順便客串了一把導遊。

來陜西,確實能感到一股歷史文化的厚重,不說渭南,就連渭南的鄰居——隔著一條黃河的山西運城,那也是有關羽、王勃、柳宗元、司馬光此等底蘊的名城啊。

姚遠想想自己的老家,有誰來著?

皇太極?那英?

張作霖、張學良雖紮根奉天,但一個生在海城,一個生在鞍山……不過奉天有一座大帥府,是爺倆故居。

開了90多公裏,抵達目的地,安排住處雲雲。

第二天上午,當地一把手、二把手親自到來,渭南是個地級市,這要是家印兄肯定得來個“接見”才過癮。

領導們非常熱情,不熱情不行啊,渭南去年的GDP才1364.4億,略遜於姚老板的個人身家。

更別提99系的體量,加一塊早就破萬億了。

事實上,他們得知三位大佬要聯袂來訪,竟有點天上掉餡餅的感覺。經過溝通之後,知道是為了扶貧,哦……又有點盡在不言中的意思。

“渭南500多萬人口,物產也算豐富,但產業整體偏落後,農業占比較大,唯一一張對外名牌就是華山。”

“我們5個重點扶貧縣蒲城、合陽、白水、澄城、富平,深度貧困村有6個,貧困人口有24.86萬人……”

領導們親自講解,姚遠等人大概搞懂了渭南的處境,沒啥特殊的,與很多城市的困境相似。

渭南的農業占比重,工業較低端,以前有煤田,後來煤炭重心轉移到陜北那邊去了。那為什麽不發展高端產業呢?

你也不看看旁邊是誰,距離西安僅60公裏!

強省會嘛!

“我們農業豐厚,但農產品又賣不上價,農民也不懂,都是客商來收貨。偶有幾戶賺了錢,也只能帶動少量人,還有大批貧困人口。

唉,其實我們農產品真的不錯……”

領導反復念叨著,道:“比如富平柿子,我們年產鮮柿5萬噸,柿餅1萬噸,年產值有2個億呢!個大、霜白、底亮、質潤,對了,我帶了一盒!”

說著,他真摸出了一盒柿餅,道:“你們來的巧,這東西12月上市,2月下市,下月就該長蟲了。”

“來來來,嘗嘗!”

姚遠接過來,一人發了一個,他還挺愛吃柿餅的,只是想不起來買,但看見了肯定要吃一口。

“嗯,不錯啊!”

“這麽甜?”

“味極甜是我們富平柿餅的特色,很多人愛吃這口。”

緊跟著,領導又介紹了蒲城縣的酥梨,涉及10萬果農,年產量40多萬噸,產值近10億元——你就看看這人均收入。

還有白水縣的蘋果,年產量58.59萬噸。

另有臨渭區的獼猴桃。

秦嶺是獼猴桃的原產地,96%的桃種都集中在這一塊,陜西是獼猴桃生產大省,以前在主要在西部的眉縣,近年往東擴,擴到了渭南。

產業剛起步,今年是看不到什麽成果了,未來可期。

所以現在產量大、成規模、覆蓋果農多的,就是柿子、酥梨、蘋果。

“賣不上價啊!”

領導又嘆了口氣,道:“客商來收貨,柿子1斤才1塊錢,柿餅是5塊錢特級柿餅8塊。主要是韓國人來收,一直給我們這個價格,有時候更低。

農產品沒有話語權的,你說你的柿餅好,產柿餅的地方多了。你說你的蘋果好,全世界都產蘋果,人家憑什麽買你的?

我們知道要建立品牌,要提升質量,要拓展渠道,才能賣上好價錢,但實際操作中,不是那麽容易的。

就像傳統柿餅加工需要12道工序,45-50天才能制成,周期長、產量上不去。

引進設備?

行,農民買設備的錢從哪裏來?怎麽引進?適不適合我們的柿子?還有冷庫保鮮怎麽辦?物流運輸?以及最重要的銷售渠道哪裏找?”

“……”

領導說的很實在,姚遠等人聽的也很認真。

雙方聊了一上午,官方人員才離開,剩下三人碰了碰頭。

“錢的方面我們不能摻和,如果農民啟動資金和買設備的錢,我們也管,那真成一手包辦了,當地政府也未必願意,這個交給他們自己解決。”

姚遠率先定調子道:“我們負責後續工作,主打三樣產品:柿子/柿餅、酥梨、蘋果。東哥,你怎麽樣?”

“我在渭南沒有倉庫,但在西安有,西安是我的核心倉之一,冷藏保鮮沒問題。”劉強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