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上哪兒說理去

韓三平這種江湖地位,除了周雲凡、王磊磊一幫公子哥,基本不用搭理別人。再說99是搞互聯網的,在他看來不發生關系,拍電影純粹玩票。

一番話說的非常硬。

姚遠也不接茬,於佳佳負責溝通,笑道:“有您保證就好,四天夠用了!”

“你們覺得夠用就行。”

簡單聊了一會。

韓三平看周雲凡的面子,《石頭》確實不錯,但也不認為能掀起什麽風浪。這跟市場需求有關系,現在觀眾進電影院就是為了看大片。

甚至持續到了十幾年後,主流觀影依舊是大片,輔以一些喜劇片、犯罪片之類。

……

轟!

飛機一聲轟鳴,自虹橋機場起飛,回返京城。

姚遠看著今天的報紙,嘆道:“齊達內越老越妖,34歲了還這麽猛!”

“狀態保持的好,法國隊有他沒他完全兩個樣,巴西主教練不行,大羅、小羅、卡卡、阿德裏亞諾都浪費了。”

“巴西後防線太老了,亨利進球的時候,卡洛斯居然在系鞋帶……”

姚遠跟沈南鵬聊著世界杯,旁邊一個哥們蠢蠢欲動,十分想加入話題,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社交便是如此簡單。

可惜姚遠沒搭理他,只道:“來了一次電影節,感覺怎麽樣?”

“短短數日,行事充實,收獲良多。”

沈南鵬笑了笑,道:“我85年上大學,89年去的美國,經歷過《少林寺》《喜盈門》的時代。那會感覺演員、導演都是踏實的,現在就非常躁……”

“就像煮湯的時候飄的那層浮油沫子?”

“嗯,這個很形象。”

沈南鵬點點頭,道:“我對好萊塢有些了解,他們也喜歡大制作,但各種類型片百花齊放。國內似乎還在起步階段,還要靠大制作把觀眾拉回電影院,太落後了……”

說著頓了頓,又道:“不過就因為這樣才是好時機,裏面的操作可以很靈活,而大家都很懵懂,還不怎麽會玩。多謝你邀請我過來,娛樂圈與互聯網與資本天性相合,注定要在一起。”

他也用了“靈活”這個形容詞。

“哈!”

姚遠也樂了,伸出手:“那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沈南鵬認為姚遠是個聰明人,眼光獨到,提前布局影視股方便割韭菜,以及一些,嗯,容易404的操作……

只猜對了一部分,姚遠想收購嘉禾這档子事,還真是為了更大的空間——出海。

真正割韭菜的是麥粒視頻。

……

《瘋狂的石頭》在上海電影節亮相。

錢沒給到位,媒體和影評人雖是稱贊,版面可憐,寥寥數語帶過。這種沒有大牌明星的作品,群眾本來也不愛關注。

進入7月份。

《石頭》在京城、重慶又搞了兩場點映,大概有一千多個觀眾看了電影。同時,社區、商城做推廣活動:

買票送打折券!

買票送一件T恤衫!

抽獎送現金!

與院線尚未建立合作關系,票務平台還沒弄呢,就用比較原始的方式:曬票根,領紅包!

簡單粗暴,但好使。

一部分人為了看電影,一部分人為了占便宜,但票都買了,肯定也得進去瞧瞧。促銷推廣的核心,還是在作品質量。

於是乎,在7號《石頭》上映之後,第一批觀眾心滿意足。劉薇薇的水軍啟動,口碑迅速在網上傳播。

“不是簡單一句模仿蓋裏奇,或多線敘事就能概括的。

裏面的幾組人物不僅僅是作為功能性的存在,而是每位人物塑造的有頭有尾,性格鮮明,緊扣主線笑,還貼近生活,這就很難得了,在接地氣這方面石頭做的比煙槍還要好。”

“最可貴的一點是沒把觀眾當傻子,不是那種沖著觀眾賣力吼‘笑啊,你笑啊!’的電影,是實實在在的搞笑。”

“這天生日,朋友請我們七個人在萬象城貴賓廳躺著看的,很奢侈,很好看!”

“剛看了徐靜蕾的《夢想照進現實》,郁悶的不得了,還好有石頭。單論講故事的能力,寧浩與徐靜蕾之間相差了一百個陳大導!”

“那差距也不是很大啊?”

“陳大導說:審摸素質啊?我頂你個肺!”

“哈哈哈哈!”

網民習慣性的歪樓。

上映兩天,社區的評分直接沖到了8.5,打分人數過6萬!

歷史上,《石頭》幾乎全靠觀眾的口口相傳,拿下了2千多萬票房。在2006年的電影市場,算是個小奇跡。

因為體量小。

後來也有幾部自來水的電影,比如《大聖歸來》《夏洛特煩惱》,但那時體量就大了,都破了10億。

口碑發酵開了,評分上去了,熱度起來了,意見領袖再帶一帶,就是一個典範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