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2頁)

工部聚集著大盛頂尖的技術人才,在有圖紙的情況下制作幾架機器,那是手到擒來。

二十倍速的紡紗機一出,轟動京城,紡織行業立馬卷了起來。

緊跟著,兵部的自行車、三輪車也出來了,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呲溜一下就飛過去了,速度快得很多人還以為自己眼花。

這兩樣的出現進一步加大市場對杜仲膠和橡膠的需求,很多種杜仲樹的百姓都樂開了花,一部分人迅速加大種植量,也有人後知後覺跟著去種。

就算再過幾年,大盛能種橡膠了,杜仲也是一味藥材,百姓種了不虧,還能把這一門賺錢的手藝傳給晚輩,那就更不虧了。

百姓們總覺得大盛像是開了掛,朝廷各個部門就跟比賽一樣,一個接一個研發出好東西。

在這波無形的競賽之中,反倒是本以為該得第一的禮部落後了。

禮部官員對自己編寫的故事和包裝設計具有極高的要求,一個個不是強迫症患者,就是完美主義者,用放大鏡盯著各處細節,一點點地摳,確認沒有一丟丟茬可找再交稿。

精益求精嘛,挺好。

楚婳沒什麽意見,就是禮部尚書氣得夠嗆——比其他幾個部門速度慢,令他覺得沒面子。

好在他們精心準備的故事和設計全部應用在香皂、洗面奶等日用品,胭脂、石黛等化妝品上,這些東西經過宣傳後被很多不差錢的貴婦人收入囊中,非常賺錢。

而把這些運到周邊其他國家去以後,價錢狠狠漲上一番兩番都有人買,樂得整個禮部幹勁更足,立誓要掏光西戎北狄東夷那群鱉孫子們的銀子。

相對而言,太仆寺的動作是最慢的。

楚婳知道怎麽規模化地孵化雞鴨鵝蛋,卻不是很清楚具體的條件和溫度細節,還需要太仆寺的官員自己摸索。

皇帝得知這些方子的賺錢能力後,樂了好半天,對林友和陳九說:“昭明別是財神爺下凡吧?”

陳九見皇帝心情好,跟著調侃了句:“昭明公主這麽能賺錢,不是財神爺,那也是聚寶盆成精啊。”

“噗。”皇帝被逗笑了,擺擺手,翻開一旁的另一本冊子。

見狀,林友和陳九默默往後退了一步。

皇帝看清冊子上的內容,笑容一點點消失,而後變得麻木。

這是戶部送上來的水泥路鋪設賬本,僅僅這一項,把上面那些賺錢的生意盈利全填進去還不夠,又從國庫裏支出了一部分。

前面他有多高興,現在他就有多心痛。

怪不得楚婳一下子給出那麽多好東西呢,敢情所有好東西加起來都填不平這個坑啊!

還財神爺下凡,她屬貔貅的吧?!

“怎麽會這麽多?!”皇帝心疼得直抽抽,頭暈眼花喘不過氣,賬本看不下去了,“林友,你說。”

林友沒看過戶部上來的賬本,但錦衣衛奉命貼身保護楚婳,他知道公主府的大動向。

“公主成親前就培訓了一批人鋪設水泥路,一邊鋪一邊讓人學,方案通過後,將一段路分兩頭開始建,頭尾相連。”

“這麽建速度能快上很多,因為建的都是官員自己管轄範圍內的路,百姓自己要用幾十年的路,沒有官員和百姓敢偷懶,還有很多百姓自發維護,能省去不少監督的功夫。”

“功夫省了,速度快了,公主就要求這批有經驗的人再教其他人,以此類推,從最開始的幾條路同時修,變成了十幾條路同時修,再到現在的幾十路同時修,支出就跟滾雪球一樣……”

“停!”皇帝不想聽下去了。

他不想知道楚婳究竟有多費錢,也不想知道自己究竟同意了個多敗家的方案。

越清楚,越後悔。

陳九趕緊上前給皇帝捏肩捶背,皇帝緩了好一陣,知道不能真的把賬本丟一邊不看,就又拿起來翻閱。

這麽一翻,皇帝發現賬本裏竟然還夾著一份信,信封上寫著“父皇收”的字樣。

那字跡,一看就是楚婳的。

皇帝:“……陳九,燒了吧。”

這信看得他心慌意亂,總有一種打死也不能打開的感覺——他很相信自己的直覺。

陳九哪敢啊?他也知道皇帝就是說說氣話,不會真的那麽做。

更何況……

“皇上,您如果燒了昭明公主的信,明兒系統就能把這事在朝堂上爆出來,到時候滿朝文武都知道了。”

皇帝狠狠地磨著後牙槽,昭明和系統真的克他!

他接連做了十幾個深呼吸才拆開信封,看到開頭就眼前一黑,看到一半就捂著胸口,看到後面,那是拼命地掐自己的人中才沒暈過去。

“昭明你個敗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