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173 正文完(第2/7頁)

首先是醫療。

各大州城都建立起自己的醫療體系,把郎中們匯聚起來,做統一的醫療知識培訓。

治療感冒、發燒的基礎藥物,更是從京師一路普及鋪貨,到縣區,到州城。

小冰河寒災期間最容易患的病症藥物,都盡力科普給百姓。

其次是交通。

火車、鐵軌的建設需要時間,但是水泥路、柏油路隨時都可以搞啊!

以前的官路,雖然平整,但都是泥巴路,到了下雪天也不好走。

現在朝廷牽頭,各大州城、縣區之間都在修柏油路,那路面幹凈平整,跑物流貨運更加方便,下雨下雪天也不用怕踩得滿身泥濘!

然後是教育。

帝後大婚後,正式恢復科考,為國家選拔人才。

但各個州城也都新建立起了一批‘學館’。

這些學館裏,教授的都是行業知識,適齡的孩子可以先來學習認字,然後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等基礎學科學習完畢以後,會安排學生去當地州城的工廠裏上工實習……這批孩子,將來可都是勝任技術崗,或者管理崗,厲害的很呐!

新興教育的推廣,讓百姓們逐漸意識到,上學的重要性。

哪怕你不是寒窗苦讀參加科考,但進學館讀書,將來畢業去工廠、醫院,謀個好差事,同樣是個好的選擇。

更何況,各個州城的學館都有官府扶持,上學不再是普通百姓們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家長努努力好好幹,不愁供不起孩子上學!

甚至去學館以後,家裏孩子還可以選擇征兵入伍!

三年義務兵當完,等退伍的時候,不僅能發十幾兩的銀錢,還管分配工作嘞。

以前總打仗,沒人敢當兵。

可現在當兵,又不讓你打仗,進了軍營先強身鍛體搞訓練,然後就是去全國各地支援、救援百姓。

哪家孩子要是當了兵,那可是會被街坊鄰居誇‘有出息’的!

很多廠子啊、作坊啊,甚至都會特地給退伍兵留出崗位就業名額。

甭管到了哪裏,一聽是咱江國的士兵,百姓們都是噓寒問暖相迎。

當兵的待遇好,大家也樂意響應國家號召入伍,幫扶百姓。

小冰河天災剛降臨這幾年,氣候驟變,溫度呈現跳崖式下跌,全球諸多國家都陷入混亂。政權傾軋,戰爭頻繁,人口銳減……唯有江國,在後世人看來都瞠目的情況下,穩健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而這些奇跡當中,自然也少不了江縣人的身影。

房屋坍塌,糧田被凍壞,大雪封路,商品滯留無法及時出售,寒災引發一系列疾病……

每個州城都有各自的絕望和崩潰。

但每個州城裏,都有那麽一撥人,他們永遠沖在搞建設的最一線,仿佛有使不完的牛勁兒,鼓舞著大家一起奮進。

陳庚年為什麽要把江縣人都散去全國各地呢?

就是因為他知道,這群人體內蘊藏著龐大的、不服輸的勁頭和力量啊!

而事實也正應了陳庚年當時說的話:走出去,咱江縣人,到了哪裏都受歡迎!

縱觀整個江國,從南到北四十九座州城,每一座州城裏,都有百姓們自發建造起來的‘江縣街’。

‘江縣精神’經由他們帶動,變成了‘江國精神’!

勤勤懇懇,吃苦耐勞,不怕磨礪,甚至敢和老天叫板!

咱江國人,誰都打不倒!

在江國士兵的幫扶下,各地州城江縣人帶頭鼓勁下,短短數年時間,整個江國都在以迅猛的速度發展著。

城市裏的大型工廠林立,建築樓越蓋越高,柏油馬路先是鋪滿整個城市,然後又貫連其余州城,甚至縣區,鄉村。

醫院,學堂先後建立。

自行車從最開始的稀罕物,到後來布滿大街小巷。

因為溫度過低,不適應一些蔬菜、瓜果的生長,人們開始建造大棚,搞棚內種植。

在此基礎上,還誕生了很多娛樂業,以及各種消遣、消費行業。

茶館喝茶、梨園聽曲只是最基礎的——冰上蹴鞠、全國自行車大賽、自行車環城市自由行、滑雪大賽等等都是當時普通百姓們的休息日常娛樂。

女性消費行業,則是衍生出各種服裝款式、發髻樣式、以及胭脂水粉。

南方的珊瑚珍珠,北方的皮毛領子,都是最‘時尚’的配件。

男人們則是在眼鏡、手表,滑雪裝備,自行車改裝等等領域花費心思,男士開面、美容行業同樣生意興隆。

翻開江國發展史,甚至會驚奇的發現,‘時尚是個輪回’,幾百年後的你,可能還沒有你的老祖宗‘潮’嘞。

你坐在教室裏,穿著皺巴巴的校服,因為早起還有些迷迷糊糊,結果翻開教科書,看著上面還原出來的老祖宗精神抖擻日常,再看看有氣無力甚至早起連臉都沒洗、邋裏邋遢的自己,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