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169(第3/5頁)

陳庚年當即決定,雙線發展。

京師造內燃機和火車,修鐵路。

金州造大船,擴水軍。

為避免倭寇接下來再生禍端,陳庚年臨時改路,回金州。

婁姝自然是要跟過去的。

徐亨以內閣的名義上書,宣涼州知府婁獻入金州,擔任督察院副都禦史一職,官階正三品。

從正四品知府,到正三品副都禦史,這絕對屬於破格提拔。

但如今百官都知曉,婁獻的妹妹即將被冊立為皇後。那麽稍微破格提拔一番婁獻,給未來的皇後增添一些門第之光,也並不會惹人非議。

而且,副都禦使這個職位,安排的還是很微妙的。

督察院,屬於獨立於六部之外的‘監察、彈劾’部門,和刑部、大理寺並稱‘三司’。

這個部門,屬於國家最高監察部門,上到朝堂百官,下到各州縣的官吏監察,都是他們的職責範圍。

婁獻將來的升遷之路,已經明了——督察院都禦史,正二品,位列九卿之一。

他能坐上這個位置,可不僅僅因為是未來皇後的哥哥,還因為當時皇帝在江縣尚未發展起來的時候,婁獻是第一個‘投誠’的。

都禦史這個職位,看似權勢滔天,但同時也是最得罪人的職位。

沒有足夠硬的後台,監察權無法正常行使,那就會形同虛設。

背後有帝後撐腰的婁獻,注定會成為有史以來後台最強硬的都禦史。

而這也表明了皇帝和內閣的決心——整個江國上下,一切的官僚、黑暗、腐敗、貪汙,都會被強硬粉碎。

除此之外。

朝堂六部被分為兩個領導班子的事情,經由陛下在金州、京師兩地辦公,已經徹底定了下來。

而陛下也給了朝堂官員最體面的養老方式——金州朝堂,成為朝臣們的‘養老朝堂’。

最先退下來的是工部尚書。

邵安擔任工部侍郎後,從制造蒸汽機開始,創造了一系列優秀發明,早就用實際能力,征服了百官。

工部尚書年邁請辭,退出京師朝堂核心圈,擔任金州朝堂的工部尚書,清閑養老。

再然後,是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先後‘留守金州’。

孫成、胡銘、李泉這幾位陛下的小兄弟,就此正式走向朝堂核心圈,升任尚書,成為正二品緋紅高官。

泰安二年,冬。

江國朝堂核心圈完成了順利交接,皇帝陳庚年徹底收攏權利,將這個國家的核心政權,牢牢掌握在手心裏。

這個冬天,還有個更好的消息傳來——

北征大將軍裴寶來,在草原取得勝利,但因為北方大雪封路,暫時無法返回。來年春天,待冰雪消融,他將帶領大軍,和征戰打下來的草原,回京面聖。

自此,草原韃靼族和中原長達三百余年的戰爭,以大江王朝收復草原作為終結。

也正是這一年的冬天,小冰河天災正式降臨。

暴雪綿延整個北方,冬日溫度奇低,寒冷徹骨。

這是個寒冷到本該令人絕望的冬天。

但,早在冬天來臨之前,江國實現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豐收,百姓家家戶戶有充足的余糧。

小商品經濟帶動各行業發展,大量閑置人員獲得工作崗位,有了額外收成。

煤炭、木炭源源不斷供應。

尤其是西北、東北地區,哪怕住的再如何偏遠,都有官府人員提前來檢查房屋,發放煤炭。

而大量種植的棉花,也為百姓們的禦寒提供了溫暖。

在官府的提示下,大家早早準備好棉花褲子、襖子、被子,天冷的時候穿上,別提多舒服啦。

江國,把安心與溫暖,送進了萬千百姓家。

金州。

大雪下了數日後,臨近除夕過年,終於停了。

宮裏早早就傳出消息,今年除夕夜,會組織煙花廠的人放煙花。

金州百姓自發走上街頭鏟雪,整個城市張燈結彩,金州河兩岸的煤油路燈盡數點亮,照應的整個城市的夜晚都一片燈火輝煌。

婁府。

從晚飯剛開始吃,打扮精致的婁姝就不在狀態,頻頻走神。

婁獻,以及婁家嫂子互相對視,都看懂了彼此眼睛裏的促狹。

等好不容易吃完了飯,婁獻這才低聲說道:“去吧,早點回來,記得一定得回來。”

“哥!”

婁姝沒忍住嗔了一聲,隨後快步出了門。

她挽著時下金州流行的發髻,行走間步搖晃動,系著一身暖和的狐裘大氅,脖子被雪白色的毛領子圍著,美的端莊又不失女兒家的溫婉,格外好看。

婁家府邸外。

陳庚年系著同款大氅,站在轎子外面,身姿挺拔,氣質矜貴。但仔細看的話,皇帝陛下眉眼間還是有一些隱隱的急躁。

三福太監在旁邊無聲的笑。

大抵是他年紀大了,看到年輕的男女急於見面,就覺得格外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