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34(第2/5頁)

咱也確實不是鋪張浪費的人,可縣太爺的登基大典,這麽大的事兒,咋能省呢?

娶妻嫁女都得把席面辦起來,生怕被別家小瞧了去。

登基哪能不辦席面呢?

辦,必須辦。

還得風光大辦!

縣區外棚區房裏來投奔的流民們看的直咂舌,又莫名覺得——

這確實像是江縣人能辦出來的事情嘞!

流民們身無分文,別的忙也幫不上,只能盡力多幹些活兒,幫忙搞生產。

也算是給縣太爺登基隨份禮了!

百姓們在忙碌,連賀等將軍士兵,金州書院的學子,包括來投奔的官員,商賈,也都因為縣太爺即將登基而振奮,並且各自努力著。

縣太爺,是大家親自選出來的皇帝!

他代表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期盼,為了以後整個世界都能像江縣一樣幸福,當然要努力啊!

連賀整合手下四千余兵力,恢復狀態,並且主動請戰,打算跟隨縣太爺前往寧州。

臨時搭建起來的軍營裏,最近每天都能聽得見士兵們刻苦訓練的口號聲。

金洲書院的學子們,一部分幫助流民們掃盲,另一部分,則是被收編到縣衙,等過段時間,就可以分配去蒼縣、或者寧州去試著管理轄區。

商賈、工匠們加入江縣忙碌的生產工作當中去。

一些來投奔的小官,則是幫助胡銘、孫成分擔縣區事務。

兵工廠在李泉的帶領下,加班加點生產武器裝備。

前來投奔的士兵們,則是被分配去蒼縣,由杜勤等人整合訓練。

皇帝狠狠涮了陳庚年一把,祁王還在旁邊虎視眈眈,暗中還有倭人在不懷好意的盯著,全亂世都以為,江縣的陳庚年要完蛋了。

但外面的人絕對猜測不到,本來確實有些慌亂的江縣,因為陳庚年決定登基,而變得空前團結。

上到衙門,軍隊,下到普通百姓,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所能,守護這個亂世當中、純粹屬於百姓的一片福祉凈土。

或許連陳庚年本人都暫時沒有意識到——

他決定登基這件事,對江縣、對百姓們來說,本身就是莫大的鼓舞啊!

咱江縣,有自己的皇帝啦。

是咱百姓們一起選出來的好皇帝。

皇帝在盡力保護咱們百姓。

那咱這些百姓,也得加油鼓勁,保護好咱們的皇帝,然後一起跟著皇帝過更好的日子!

-

然而,被選出來的皇帝陳庚年,則是陷入了一場關於抉擇的遲疑。

此前他從未想過放棄江縣縣令的身份,系統的數次詢問,他從來都是堅定不移的回答,自己是江縣縣令陳庚年。

可這次,陳庚年遲疑了。

面對祁王、皇帝、倭人三方敵人圍攻,江縣現在的情況太危險了,可謂隨時在刀尖上起舞。

這個時候,若是放棄江縣,帶領縣區的百姓們趕往草原。

先一統草原,隨後破開鎮山關,攻打祁王、皇帝,似乎也是一條新的出路?

因為這個問題,陳庚年思索了一整夜。

最後他慎重的放棄了這個隱藏支線任務。

第一,當然是因為他舍不得江縣。

不僅僅是他,相信所有的江縣人,都很難輕松決定放棄縣區,去往草原。

第二,草原是陌生的新領地,根據先前系統的提示,他那位‘逆子’小吉圖,正在打響統一草原的戰爭。

陳庚年不相信,去了草原以後,小吉圖會乖乖把兵權交出來,投誠他這位‘汗王’。

說不定一個照面,對方都得第一時間要弄死他。

也就是說,去了草原,不僅得打仗,還得在陌生的領地作戰。

第三,鎮山關。

鎮山關易守難攻,外面還有鎮北將軍王鐸的八萬大軍守護。如今外面一片紛亂,鎮北關卻十分安靜,王鐸一點動靜都沒有,甚至幾乎讓人忘了,這個關鍵的地方,還有足足八萬大軍。

鎮山關距離涼州往北僅僅百余裏。

陳庚年每每想到這一點,都心生警惕,因為按照婁獻的說法,王鐸疑似是祁王的人。

有這八萬大軍鎮守,就算陳庚年統一了草原,將來也很難破掉鎮山關。

而且,草原畢竟是‘異族蠻子’,率領草原騎兵攻打大晉,有很大可能,會引發大晉百姓的抵觸情緒。

百姓才是建國的基石。

失去百姓擁戴,將來就算建國,談何穩定政權?

還有最後一點,陳庚年腦子裏,那個關於【草原大汗陳庚年即將會席卷一場綿延整個世界的戰火,甚至戰火會燒到江縣】的危險警告,依舊存在。

這是不是代表著,一旦陳庚年選擇去草原,他將來反而會害了江縣?

隨著江縣一點點壯大,陳庚年需要庇佑的人越來越多,走的也越來越戰戰兢兢。

因為一旦走錯,後果就是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