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4(第2/6頁)

真好啊。

雖然陳庚年知道,現在縣區裏幾乎村村戶戶的磚瓦房都陸續蓋起來了,可回想當時沙暴時候顧家村淒慘的狀況,再瞧瞧如今,當真讓人唏噓。

吳秀估計也想到了以前,表情也有幾分感慨。

可很快她反應過來:“縣太爺,您是來找我們館長的是吧,我這就帶您進去。林大夫本事厲害的很,什麽病都能治,大家都喊他林神醫呢。”

林杏山以前在京城太醫署當值,醫術自然高超。

縣衙決定建醫館以後,把原本縣區裏的四五個郎中,都編配在了醫館這裏,交由林杏山負責傳授技術。

至於像是吳秀這樣的女工,起到的其實是‘護士’的作用,目前醫館一共招收了十人。

護士和郎中不一樣,只要懂一點點藥材,就能進來,後面再慢慢學習醫理知識。

聽說縣太爺來了,醫館的工作暫停,林杏山帶著五個大夫,以及十個護士,來跟縣太爺見面。

“不用緊張,我就來交代一點事情,盡力快一些講完,不耽誤你們治病救人。”

陳庚年把帶來的一沓總結好的資料遞給林杏山,說道:“林大夫看一看,這是我寫的一份關於戰地救護工作的資料。這個工作,你們醫館的每個人都要學習,以後江縣的傷兵們,都需要在場各位的救助。”

林杏山接過那一沓資料,匆匆看過以後,驚艷擡起頭:“縣太爺,這,這是專門用來治療傷兵的救護技術?”

他行醫這麽多年,自然也上過戰場救治傷病,但從未見過如此全面、細致的救護資料技術總結!

這擺在他面前的豈止是文字資料。

更是代表著一條條鮮活的人命啊!因為這個年代的戰場,很多士兵受傷以後都來不及救治,他們不是死於戰爭,而是死於傷病。

先前那個緊急預警的支線任務,系統一次性解鎖了相當多的資料。

戰後救援,就包含在內。

比如,如何在戰場炮火中尋找己方傷員,如何隱藏傷員,如何第一時間確定傷員的傷口位置,如何給傷員止血、如何給傷員包紮,若是發現傷員骨折,那麽就要用到夾板固定。

除此之外,甚至連如何搬運傷員,什麽情況的傷口,用什麽辦法搬運,或扶、或背、或抱、或用擔架來擡,都羅列的非常清晰。

“對,專門針對救護傷兵的。”

陳庚年點點頭,把大概的綱要總結介紹了一遍,最後鄭重道:“戰爭說不定很快就要到來,到時候,士兵們在前線沖鋒,救護的事情,就要交給各位了。他們的性命,也都握在大家手裏。”

這是何等的重擔!

一時間,醫館所有人神情都繃緊了些。

吳秀的男人,也在軍營當兵呢。

聽到縣太爺的話,她重重點頭:“放心吧縣太爺,我們一定好好學,照顧好咱江縣的兵!”

從縣衙最近的大動作來看,大家也都猜測到了,世道越來越不太平,或許馬上就有戰爭打響。

因此,當縣太爺離開後。

醫館的所有人,都開始加緊培訓,學習那份戰地救護的資料。

陳庚年離開醫館,去了學堂。

相比於醫館裏的嚴肅,這裏的氛圍可就輕松多了。

“縣太爺來了!”

“縣太爺,剛才王夫子教我們認識了兩個新字!”

“縣太爺,聽說咱們要打仗了,是真的嗎?”

“我們要好好學習知識,等長大了,保護縣太爺,保護江縣!”

“縣太爺,我想參軍,當兵可威武啦,我阿爹就去當兵了。”

王夫子本來在帶著孩子們上課呢。

一聽見縣太爺來了,孩子們坐不住了,紛紛跑出來跟縣太爺打招呼,眼睛裏帶著孺慕。

這群孩子,基本在六到十歲之間,換句話說,他們才是聽著縣太爺的故事耳濡目染長大的。或許陳庚年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江縣的小孩子群體當中,有多受歡迎。

見陳庚年被一群‘小蘿蔔丁’給圍了起來。

王夫子在後面急道:“慢一點,慢一點,別摔倒了,也別撞到縣太爺。”

陳庚年擺擺手,跟王川示意沒關系,接著隨機從蘿蔔丁裏抱起來一個,笑道:“聽說你們一直想讓我來學堂,是因為什麽啊?”

被抱起來的是個小女孩兒,看著有點羞澀,不太敢開口。

可聽到縣太爺的問話,還是鼓足勇氣說道:“我們,我們給縣太爺加油,打跑壞人!”

原來是學堂裏的孩子們聽說了,可能要有壞人來江縣。

大家要安慰縣太爺,不要害怕呢!

陳庚年只覺得一顆心都要被暖化了。

他陪著孩子們玩了會兒,臨走的時候跟王夫子說道:“縣衙最近會陸續把所有教輔資料都整理出來,看孩子們對什麽感興趣,夫子便教他們吧。”

生逢亂世,學四書五經之類的,反而不見得是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