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079(第2/5頁)

下糞耬車,顧名思義,其實就像是耬車播種一樣,把堆肥下到田地裏,不用再一瓢、一瓢的去勞累潑糞。

而麥釤就更厲害了,這玩意兒簡直就是古代簡易版‘收割機’,雖然不是動能操控的,但相比於鐮刀收割來說,麥釤的割麥速度已經非常驚人了。要是會操作順暢的話,兩個青壯農民互相打配合,一天下來能收割二十畝地的莊稼。

邵家木匠鋪。

邵安爹看著陳庚年帶來的麥釤、下糞耬車圖紙,震驚問道:“一天割二十畝地的莊稼?”

老天啊,那這得多省時省力啊!

不僅邵安爹,木匠鋪的其余師傅們,也都一臉同款震驚。

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整個江縣陸續開了好多家木匠鋪,全都在給涼州那邊做耬車、耕犁。

直到前幾天,隨著磚瓦廠的青磚出窯,物流廠不僅把磚瓦帶去了涼州,同時還把木匠鋪制作的耬車、耕犁也輸送了過去。

做完這個大訂單,木匠鋪的師傅們還沒來得及歇息兩天。

縣太爺又帶著新的發明上門了!

這種幹活兒都趕不上發明創新的神奇速度,實在讓木匠師傅們側目。

但也沒人真抱怨。

因為他們靠著耬車、耕犁,賺到錢了啊!

現在這群木匠師傅,包括邵安爹在內,最近都去大江村預定了磚瓦,準備蓋新房呢!不僅新房子要蓋,邵家木匠鋪也要翻新。

感謝縣太爺啊,讓他們這群本來瀕臨失業、甚至窮到揭不開鍋的木匠們,都過上了好日子。

“對,兩個青壯力打配合,一天收割二十畝肯定是不在話下的,它的效率能比鐮刀高七八倍。但這個麥釤,準確來說,有好幾部分構成。叔你看我帶來的這個圖紙,這部分是麥綽,和簸箕有點像,需要用藤條或者竹條編制,作用是攬收割下來的麥子杆。這部分是麥籠,也叫麥包兒,這個做起來就更簡單了,兩根拳頭粗細的木棍彎成半圓的弧形,用麻繩對綁起來成為一個圓圈。圈內要用更多的麻繩縱橫編織成網狀。麻繩這部分,你們木匠鋪無法生產,但是可以去縣前村,跟他們合作下訂單。”

陳庚年拿著圖紙,一點點給木匠們解釋其中的原理:“除了麥綽、麥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這裏,麥釤。它之所以能收割的如此迅速,就靠這一柄長二尺的刀具。這個你們要去跟鐵匠鋪合作,最近咱們江縣產了煤,鐵匠鋪打鐵也會相對輕松很多。然後麥釤的工作原理,就是收割、聚攏、運輸三合一高效操作。前面人舉著麥釤將麥子收割聚攏在麥綽裏,然後轉身倒在身後另一個人舉起的麥籠裏,最後用板車運輸出去。”

聽完陳庚年的講解,木匠們恍然大悟的同時,也齊齊驚嘆。

縣太爺這腦子,可太好使了!有了這麥釤,今年夏天大家得節省多少力氣啊!而且還有下糞耬車,這個同樣十分便利!

還有倆月就要收麥子了,時間不等人,因此陳庚年再三督促木匠們,動作一定要快。

至少到時候要保證各個村子裏都有四五個麥釤可以用,因為‘麥釤刀片’是鐵做的,這玩意兒造價比耬車耕犁都要高,初步定價在三百五十文。

好在麥釤收割效率高,不用每家每戶都買,村子裏大家合資購買就可以。

交代完木匠師傅們以後,陳庚年急匆匆離開。

邵安娘小跑著跟出來:“庚年——縣太爺,留下來吃口飯再走唄,忙活了一上午,嬸子都沒敢過來打攪你。”

“嬸兒,下次吧,下次專程來看你跟我叔。”

陳庚年嘆了口氣:“我這還有得忙呢。”

不是他故意推脫。

李泉和裴寶來那邊,最後招收到了七十多個新兵,正準備開始訓練呢。作為縣太爺,陳庚年肯定得去瞧一瞧。

現在江縣人對縣太爺的行程都非常關注,每當縣太爺有什麽新發明拿出來,大家都第一時間眼巴巴盼著。

這次也不例外,縣太爺離開後不久,邵安爹就去了鐵匠鋪、以及縣前村談合作。

“這次又是大訂單,你們鐵匠鋪趕緊的,去煤球廠買煤,柴火打鐵速度太慢咯!縣太爺說了,要趕在夏收之前,做出來一批麥釤給人們使用。”

鐵匠鋪的工匠們高興的嘴巴都合不攏。

又是大單子來了啊!

那他們肯定得買煤,這東西火力旺盛,煉鐵方便還快捷,不用再苦哈哈去民眾家裏收木柴了!

縣前村也很快得知了這個好消息。

“啥?跟木匠鋪合作?要好幾百斤的麻繩?娘嘞,那咱先不織布了,全村都開始做麻繩吧!估計這批苧麻都不夠用,去附近村子問問,他們家裏有沒有剩余的苧麻,咱們去買一些!”

木匠鋪一次要買好幾百斤麻繩,後面可能還會繼續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