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070(第3/4頁)

只需要一個矛盾點輕輕被戳破,整個縣區就會陷入崩塌。而今日來陳家,要和陳申解除契約的佃戶們,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危險信號。

所以陳庚年今天在躲著老爹。

可這躲得了一時,哪能真徹底躲得過去呢?一旦佃戶們集體辭職,陳申、裴仲、胡志峰這群鄉紳老爺,就會面臨一場‘破產危機’。

當一個地主老爺種不起田的時候,就是他完蛋的時候。

但這事兒不能怪陳庚年。

確實,是因為他急於把四個工廠建造起來,間接導致了鄉紳們的這次危機,包括整個江縣的經濟危機。

可換個思路。

江縣的發展實在太過於落後,從陳庚年在系統的幫助下,拿出曲轅犁開始,就相當於一個bug,硬生生拔高了這個縣區的發展進程。

這個發展本來就是不合理的。

若是陳庚年在這個不合理的發展前提下,按部就班搞農業,搞糧食增產,或許暫時不會出現現在的危機。

但等待他的還有更大的危機!

縣區所有人家的糧食都突然增產,那是個多麽可怕的事情啊,用不了幾年,就會出現糧食過剩導致物價扭曲增長。

糧食無限增加,人們卻在縣區買不到陶碗,買不到磚瓦,買不到豬肉,買不到布匹。除了填飽肚子,什麽都幹不了!

當到那個時候,再來發展工業商業制造業,代價就會無限增大。而且也來不及立刻解決民眾們的物質需求,解決這場糧食膨脹危機。

甚至還會發生更可怕的事情——‘移民’。

鄉紳老爺們各家都有百畝良田,他們用陳庚年的技術,吃盡了紅利。卻發現,糧食增多了,物質生活反而變差了。

那你覺得鄉紳老爺們會怎麽選?答案很簡單,帶著這批糧食,去別的地方高價賣出,然後買新的地,繼續美美做地主。

千萬不要覺得,在古代,人們會選擇落葉歸根,不輕易挪窩。

活都活不下去了,還在乎這些?

鄉紳老爺們帶著收割到的財富移民跑路,陳庚年甚至都沒有辦法阻攔。

到最後,徒留一群江縣民眾跑不過通貨膨脹,因為糧食過剩危機,在這裏被活生生耗死。至於你說糧食輸送涼州售賣,沒有內耗經濟,只有外出貿易,哪個地方能長久維持社會穩定呢?

在一個有bug不合理發展的前提下,仍舊老實按部就班發展,那絕對是領導者廢物!

因為發展永遠都不是一條直線,它是螺旋上升的。

陳庚年要做的,是在江縣目前還在農業落後的階段,狠狠拽一把工商業發展。然後再用發展起來的工商業,去反向拽動基礎農業發展。

無論如何,農業永遠都是發展的基石,絕對不可以放棄。

而這麽做有什麽直接的好處呢?好處就是,他把鄉紳老爺們,死死綁定在了江縣。

這一點,陳庚年不是現在才開始做的。

早在半年前,大江村佃戶被李姓鄉紳趕出去,初步開始種植紫雲英的時候,陳庚年就知道,想要江縣未來能平穩發展,他這位縣令,和鄉紳群體之間一定會爆發階級矛盾。

打地主。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

陳庚年不想看到地主集體帶著財富跑路、以及糧食過剩的情況。

於是他放棄按部就班搞發展,在江縣尚且還在貧困的階段,狠狠往前邁了一大步,開了四家工廠。

這個時候,就是展現了一個領導者是否有長遠目光規劃和魄力的時候。

四家工廠直接導致江縣崗位激增,人們賺錢到了錢,佃戶看到了獨立出去的希望,於是紛紛找鄉紳辭職。

換句話說,按部就班搞發展,鄉紳們吃完紅利就會有卷財富跑路的風險。

而現在呢?

佃戶們集體辭職,鄉紳們紅利還沒有來得及吃飽,根本沒有能力跑路。

而陳庚年要做的,就是強行逼迫這群鄉紳,從躺贏混吃等死的鄉紳老爺,轉變成工廠廠長,搞技術創收,不再簡單種植糧食,而是種植棉花、大豆這種商業經濟作物。

這樣一來,種植商業經濟的佃戶們就能拿到更多的錢,鄉紳老爺們也不會賠錢,因為他們可以用棉花、大豆來紡紗、磨油,創造更高的經濟利潤,以及給江縣民眾提供創收崗位,最後再把產品輸送涼州。

而縣區內,雖然江縣民眾們的工資越來越高。

但是他們要蓋房子買磚瓦,要吃豆油,要穿棉布衣裳,要在生活中各個方面花錢。只要錢花出去,這場物價膨脹危機就會得到解決。

從普通民眾角度來看,他們的生活變好了,吃飽飯,穿暖衣裳,住更好的房子,看似發展是一條上升的直線。

但在陳庚年這位縣令眼裏,這一切都是螺旋式發展的啊。

只要這條路走順了,接下來什麽建造工廠啊,商業一體化步行街啊,江縣脫貧啊,制造業技術提升啊,一切的主線任務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