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李言喻盯著對話框裏周意發來的那條消息,【你覺得我吃得下嗎?】

猶豫了片刻,她最終什麽也沒說,就退出了和他的聊天界面,然後打開微博心不在焉地刷了一會兒。

剛好看見一個博主發了個帖子,說一說為什麽錯過了你最愛的那個人?

評論裏有個顯眼的回答:因為窮。

李言喻立刻就被擊中了,半晌都動彈不得。腦子裏盤旋著兩個問題,為什麽錯過周意?為什麽沒和他在一起?

說起來好像有點難以啟齒,但要總結起來,也確實是因為窮。

也是因為窮。

回憶千頭萬緒,一時竟然不知道從哪裏說起。

貧窮是一件特別瑣碎、具體的事情。

對學生來說,貧窮就是在校三年只穿校服,也只有校服可以穿。貧窮就是路過打菜的窗口,只要素菜,如果阿姨問起那就說自己在減肥,實際上是因為素菜便宜。

李言喻高中三年都是寄宿生活,生活費只是其他同學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這意味著,無論怎麽精打細算,都只能是硬撐著過完了一天又一天。

只要有多出計劃外的花銷,就要挨餓。

那時候她不受歡迎,為了減少花銷,幾乎不和同學社交,也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在學校像個幽靈。

貧窮帶來的副作用是自卑和寡言少語,同學們都覺得她孤僻清高,不屑和人打交道,不好相處。

加上她學習始終名列前茅,被老師們偏愛,就無端端顯得有些傲慢。在學生時代裏,男生的傲慢興許還能說是中二病,但女生的傲慢那就不可原諒了。

可誰能想到,就連畢業的謝師宴她也沒能參加,因為每人要交100元。

那時候她最害怕的就是放假,因為放假意味著要回家。

高三國慶放了七天假,她偷偷藏在了宿舍,白天看書學習,天黑就睡覺,靠著餅幹和泡面就這麽過了七天。

為什麽要待在宿舍呢?因為她無處可去。

爸爸媽媽在她初二的時候離異了,爸爸傍上有錢人去了溫哥華,媽媽改嫁生了弟弟有了新生活。

她唯一能去的就是奶奶家,但奶奶家很遠要轉兩次車,來回車費就要25塊,家裏還有兩個堂弟。媽媽家就更不必說了,她不會去。

自父母離異之後,她很快就明白了什麽叫寄人籬下,什麽叫戰戰兢兢。說實在的,就算是一條狗,也會在沒人在意它的環境裏,學會觀察眼色。

父母健在,但她是沒有家的。所以相對來說,宿舍真是挺好的。其他人都回家了,那就是獨屬於她的空間,不必戰戰兢兢看人臉色,白天看書學習,晚上就只睡覺。

只是沒啥娛樂活動,雖然有水,但沒電。

關於窮這件事,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課間休息時間,一個男同學面露憂愁,說自己根本不知道家裏是什麽經濟狀況,到底有沒有錢?有多少錢?

父母從來不跟他說這些,而他也不敢問。

李言喻聽完這番話,是真羨慕。

因為感受不到貧窮那就意味著不窮,或者至少沒那麽窮。

一個家庭要是貧窮,家庭裏的成員無論如何都是有切膚之感的。擁有一切的人總是更容易顯得天真,而缺漏很明顯的家庭,那種匱乏甚至會直接寫在臉上。

什麽都不缺,所以不會有這種洞察,貧窮是一種剝奪,沒帶給李言喻任何好處,只是讓她變得更敏感、更卑微,什麽都沒有,只剩下可憐的強硬的自尊心。

特別是在喜歡的人面前。

國慶藏在宿舍這件事,她的舍友李瀟是知道的。所以當李瀟故意在周意面前問起,她在國慶去了哪裏玩,她只能撒謊說去了奶奶家。

謊言當然是不對的,但不自欺欺人的話,她都沒辦法咬牙走下去。

更重要的是,窮還讓人自我鄙薄,認為自己不配被愛。所以總是用逃避來掩飾自己的惶恐,總是矯飾、偽裝。

她那時候常常有種饑餓感,一方面是生理上單純的餓;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匱乏感,又因為沒有開闊的信息來補充,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做,總是顯得茫然而愚蠢。

……

手機又亮了起來,李言喻回過神來,是聞海發來消息說拉她進羽毛球群,因為大家都很喜歡她。

進群之後,她發了幾個紅包,群友們熱情而友好,紛紛表示讓她多來打球。李言喻觀察了一下,周意始終沒說話。

周末很快就過去了,一切又都恢復了平靜,她仍然像上班那樣早起,然後工作,按時吃飯、看看書。

她最近待業,一下閑了下來,所以才有空幫崔緣照顧貓。

時間很快又到了周五,羽毛球群的報名帖一出來,她就跟帖報名了。到晚上的時候,跟帖名單上赫然出現了周意的名字。

球場上兩個人仍舊沒什麽交流,打球他從來不讓她,下手又狠又粗暴,見面甚至不會多分給她一個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