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

可惜遠水救不了近火。

工部尚書徐勘不在, 還是只能譚元清自己上。

他吞吞吐吐地說:“回皇上,微臣認為可加設算科、武科。”

也就是把科舉最初的科目還兩個回來。

別說天衡帝了,就唐詩都察覺到了他的敷衍。

【瓜瓜, 譚元清這是不想給科舉加增加科目吧。】

就不信他一個禮部尚書, 回答個問題這麽沒水準。

瓜瓜:【肯定不想啊。他自己就讀書人出身,哪願意讓別人來分讀書人的權力。而且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要是讓他以後跟那些下九流同朝為官,他心裏肯定不樂意。】

【再說科舉新增科目,那這些科目的考試誰來當主副考官?天文歷法律法算術,他們未必懂啊,更別說出考題了,這不是分他們的權嗎?】

兩句話把譚元清藏著的那點小心思給暴露得幹幹凈凈的。

譚元清老臉一紅,後悔不已, 生怕瓜瓜又說出點什麽,連忙改口:“皇上, 增設科目一事, 微臣認為應與工部協商後再請示皇上比較妥當, 請皇上寬限幾日, 微臣這就去找徐大人溝通。”

這樣大的事情肯定不是一拍手就能決定的,少不得要扯皮。

天衡帝淡淡點頭:“也好,你與徐勘商議,三日後把折子呈上來。”

“是,微臣遵旨。”總算是拖了三天,譚元清松了口氣,連忙應下。

目的達成, 天衡帝不再久留,直接帶著唐詩回了宮。

送走他, 一眾禮部的官員連忙圍攏在譚元清身邊,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譚大人,真的要增加科舉科目嗎?不會以後還要讓咱們跟那些下九流的木匠、鐵匠一起為官吧?荒謬!”

“是啊,他們怕是連大字都不識幾個,折子都不會寫。”

“他們懂什麽,皇上可真是的,聽風就是雨,聽了那……”

“閉嘴!”譚元清眼看他們越說越過分,把瓜瓜都要扯出來了,立即喝止了他們,用眼神警告地瞥了他們一眼,“諸位謹言慎行,當知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也不看福星姑奶奶和瓜瓜是什麽人,待會兒把老底都給你們掀了。

幾個官員這才想到瓜瓜的本事,連忙住了嘴。但臉上仍舊一副不忿之色,顯然心裏意見不小。

譚元清焉能不知道他們的心思。說到底,這事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他也沒苛責,只道:“大家的意思我都明白。不過這次會試出了這種紕漏,我等都難逃其責,諸位還是仔細想想,如何過這一關吧。”

聽到這話,大家都沉默了。

會試舞弊,什麽時候都是大事。若是龍顏震怒,把他們都撤職查辦了禦史都不會站出來替他們說一句話。

現在皇帝之所以還沒治他們的罪,一則是會試還未完全結束,拿了他們影響三年一度的會試,二則是皇上有意改革科舉科目,需要禮部的支持。若是他們識趣,這時候少跟皇上唱反調,皇上也會投桃報李,將這事輕輕放下。

但若他們不識趣,硬要站出來跟皇上作對,那這就是現成的把柄。

也正是因為意識到這點,先前天衡帝提出改革科考,連譚元清都沒敢正面反對,只想含混過去。

誰知天衡帝還沒開口,他那點心思就被瓜瓜點得透透的,鬧了個大紅臉,想蒙混過去的想法顯然也泡湯了。

“譚大人,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不可亂破。這事咱們不宜出面,不若跟吏部的同僚們商議商議。”有官員提議。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是啊,譚大人,這事可不止是咱們禮部、工部的事,禮部、大理寺、鴻臚寺……這些同僚也應該一同商議才是。”

朝中大臣大半都是科舉出身。別看平時這些文人們誰都不服誰,關鍵時候大家還是擰成一股繩的,到時候不用他們禮部的官員出面,朝中自然有人反對這事。

譚元清撚須頷首:“諸位說得有理,此事就有勞諸位了,我去找徐大人商議商議。”

唐詩坐在回宮的馬車聽完這個八卦,悄悄跟瓜瓜感嘆。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啊,還不肯死心。】

【他這集結這麽多人,皇帝這想法能實施嗎?】

瓜瓜:【現在就看君臣之間誰更強勢了。】

唐詩偷偷摸摸瞥向天衡帝,哪知被對方深沉的眸子抓了個正著,她心虛地眨了眨眼,討好地說:“皇上,您累不累,喝茶嗎?要不要我……奴才給您捶捶腿?”

唐詩本就是隨口一說。

到承乾宮一個月了,唐詩發現,天衡帝並不喜人近身伺候,除了廣全和東來,其他宮人跟他說話都保持著兩三尺的距離。

唐詩估摸著他可能是有什麽潔癖或是不為人知的癖好隱疾,肯定不會同意。

但誰知道這次她竟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