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小女娃心思深

孟昭君自從那天見了唐順延,好像是對這個還吃奶的男娃有了興趣,送了羊奶。

唐順延又讓人把羊奶做成糕點,並且送去了孟昭君家。

這一來二往的,兩家的娃娃走的近一點,又有兩家的夫人有這個意思,支持兩家走的近一點。

唐順延如往常,早上讀四書五經,年紀比較少一點,夫子還正在教他的千字文和三字經,除了讀書還要寫字,理解文中的意思。

小人個兒懵懵懂懂的,夫子怎麽教他就怎麽聽,還沒有自主的想法。

孟昭君這一天對母親撒嬌,又想來唐府玩。

母親讓女先生教她女德,女紅,還有琴棋書畫,學著學著有點悶,想來到唐府看看唐順延到底學的是啥?

孟母被女兒撒嬌的無法,唐少奶奶又多次邀請她們,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到她們府上去聚聚。

兩家的人嘴上沒有多說,心裏都有了讓兩個孩子多接觸的想法,長大了以後青梅竹馬可以成親。

孟昭君得到母親的同意,向夫子告假,回到院子裏,讓大丫鬟把她打扮的精致,最漂亮最喜歡的衣服穿上,把最喜歡的花式戴在頭上,看著鏡子裏可愛又漂亮的娃娃,感覺很滿意。

孟昭君從來對自己的樣貌都是很自信的,上次參加宴會,趙敏君和她長的各有千秋,她更有自信,她近水流台,能經常去見唐順延。

母親說到了七歲會男女大防,他們還有兩三年的時間多接觸。

上一次在宴會見過唐順延後,她不知不覺的在有空的時間,或者在學習的時間裏在想這個男娃,此刻在做什麽?

孟昭君天真活潑,卻好像是比同齡女娃更成熟,她的有些思想,同齡女娃沒能想得出。

孟夫人有時候覺得,女兒天真活潑,更有他們詩書人家的氣質,在培養女兒成才,成為這個縣第一才女,有更多的想法是,有一天她們母女能和夫君一起回到京城。

她調教出來的女兒,一定會是京城第一才女,各家公子爭取得對象,女兒是他們家的驕傲。

兒子也會是傳承夫君書生的能力,小小年紀已經能四書五經精通,並且決定明年春天下場考童生。

她被家裏許配給夫君,是看中了夫君有才,有好的樣貌,沒有後台,依附他們家族。

進士出身夫君,在他的家族安排下,娶了她之後,進入了官場做官,然後在她生了一兒一女之後,又安排下來鍍金,他們也許遲早的會回去。

也許會永遠呆在這裏,孟夫人在培養兒子和女兒的同時,在考慮後路,除了京城的家族。

唐家在縣裏是最有實力的商人,在夫君的眼中,也許不如讀書人,孟夫人卻不那麽認為,有時候夫君要做大事,就要這些富翁支持。

修橋,挖坑道,水利樣樣不是要錢才能幹得成,如果是收進城的稅務,來增加收入,卻對一些農民增加了很多的負擔。

只有進城才能賺錢的農民,進一趟又要收稅,賣點東西不容易,一家老小吃用,生活會變得更困難。

孟夫人支持夫君的工作,必須要和官商的人交好,讓這些富翁多捐錢,別讓老百姓出錢容易的多。

孟夫人和女兒一起坐著一輛豪華的馬車,進入唐家的大門。

唐家早已經收到了拜帖,孟夫人帶著女兒在守衛的帶領之下,首先去見唐家的主事夫人大夫人。

坐在首位的大夫人很客氣的站起來迎客,並且讓客人坐在她的身邊。

“見過唐大夫人。”

“孟夫人,請坐。”

“唐大夫人好。”

“嗯,孟小小姐也請坐。”

在丫鬟上茶了之後,並且和客人一起喝了一口茶,這才說道:

“孟夫人,咱們院子裏的海棠花開了,還有月季花開的茂盛,正想請夫人來賞花。”

唐大夫人說這話只是一個借口,請人來做客而已,真正的意圖是她們多多聚在一起,直到從京城來的孟夫人,這位書香世家的女子。

當然見過更美的花朵,他們院子種的海棠和月季名貴,卻有一些更名貴的花兒沒能經常見,那就是牡丹花。

牡丹花不是人人都能種的,穿上牡丹花繡裙子的人,更是雍容華貴,不是平民百姓能穿的衣服。

那是一種達官貴人所代表的榮譽,曾經大夫人這位皇商夫人,得到賞賜,賜給她華麗的布匹,美麗的衣裳,就有一件牡丹繡裙,平常在家見這些官家夫人或者富商夫人,是舍不得穿的。

“哦,如此咱們就去賞花,一起去欣賞吧!”孟夫人會意,優雅的點頭,她的打扮素雅之中不顯普通,簡單的打扮卻能體驗出一個官家夫人的大體。

唐大夫人也不是那一種穿金戴銀庸俗的人,頭上的珠寶配飾,高貴之中也不庸俗,顯示出世家夫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