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師徒情深(大結局中)(第2/3頁)

至於那位曾經與王甫打擂台的李邦彥,現如今仍舊安然無恙地呆在金國,心驚肉踏地在黃龍府當他的大掌櫃兼大宋與金國朝廷的聯絡員。

趙楷看到高璋跟自己寒暄之後,已然離開,去與其他朝臣寒暄。

不知為何,趙楷總覺得高璋看向自己的眼神很古怪。

特別是他最後那番話,恭祝自己成為大宋第一才藝賢王的說辭,讓趙楷總覺得有點不是滋味。

一歪頭,看到了身邊的大哥,太子殿下趙桓滿臉喜色,目光中滿是崇拜地看向高璋這位太子太師,心中不禁一陣黯然。

的確,自己哪怕是再肖似父皇又能如何?

高璋這位深得這位倍受父皇寵愛,近十載仍舊恩寵不減的國之柱石。

他一直的身份就是太子太師,而且與大哥關系莫逆,每月都往來書信不絕。

更何況,此刻也迎面而來的猶如肉球般的蔡老六,還有高大魁梧猶如人熊般的童智勝這二位,一直以來,都是與高璋同進共同。

這也讓他們身後邊的蔡京和童貫也只能站在高璋那一邊。

當那些出身於燕雲十六州的臣工再次與高璋相見之時,亦是顯得分外的親切。

畢竟他們能夠在大宋有今日,正是得益於高璋的極力舉薦。

一番寒暄之後,聽那趙桓言及官家趙佶,會在東京城的東華門等候自己,當即放棄了繼續拉關系的打算,招呼那蔡老六和童大郎趕緊上馬,向著東京城飛奔而去……

……

官家趙佶早就已經站在了東華門的城頭之上,目光遠眺前方。

官家身邊,幾乎所有朝堂重臣皆盡在此。

已然須發盡雪的蔡京,眼皮耷拉的三角眼也已經開始變得渾濁。

而一旁的童貫雖然仍舊顯得高大雄壯,但是他那顯得稀疏的胡須,已經夾雜了銀色。

更年輕一些的高俅,還有大宋天子趙佶,也皆兩鬢已現飛霜。

趙佶看了一眼身邊自己的親家翁兼高璋的親爹高俅,看到了這位球友那飛霜的兩鬢,亦忍不住擡手摸了摸自己的鬢角。

“朕已經與汝子小高分離了足足五載了,離開之時小高尚是翩翩少年,如今,也不知道他現如今長成了什麽模樣了。”

“不管他長得什麽模樣,都是官家最貼心的愛徒。”

高俅輕笑一聲低言道,這話頓時就讓官家趙佶笑顏頓展,拍了拍高俅的肩膀,甚是欣慰。不愧是小高的親爹,說話同樣也很好聽。

“是啊,他既是朕最得意的愛徒,亦是朕之愛婿。這幾年來,朕一直想要他早些回來,奈何他總心憂我大宋燕雲不寧,自告奮勇,留治燕雲。”

“我大宋能復漢唐之威,多虧了他啊……”

“官家,說來說去,若是沒有官家您這樣的萬世罕有的聖明之君,便是犬子再有天大的本事,怕也只能泯然眾人……”

高俅一臉認真地模樣,還有那足以令正人君子掩面而走的馬屁話,可是將官家拍得眉飛色舞,神采飛揚。

一旁,一些與高俅不睦的臣工,全都冷眼旁觀,心中則是罵罵咧咧不已。

汝子為我大宋之柱石,可是你這個當爹的卻偏就是一位幸進之臣。

靠的就是厚顏無恥的逢迎拍馬,還有玩球這樣的把戲,這才成為了官家的寵臣。

若是沒有那高璋,你這個高太尉早就已經被天下忠貞之士給踹進歷史的垃圾堆中了,哪還有你在這裏說話的份。

“生子當如高珪璋啊……”一旁,一位大臣甚是羨慕妒忌恨地吐了這麽一句槽。

亦是讓身邊的臣工們都深以為然地頷首不已。

太祖、太宗皇帝都沒能完成的壯志偉業,現如今,都已經被那位二十出頭的小高太傅給解決掉了。

以大宋的政制默契,只要高家不扯起旗幟造反,高氏一門,必可與國同休。

便是史書,也是要大書特書,想想大宋開國以來,無數的名臣良相,顯赫於世。

可到了如今,與高璋相比起來,都要黯然失色許多。

便是前唐之時力挽狂瀾的中興名將郭子儀,怕是在歷史上的排位,也要遠遠落在小高之後。

畢竟在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的大宋,高璋,如今已經成為了天下讀書人最仰慕也是最渴望學習的標杆。

“官家,您看那邊,該是狀元公來了……”

那已經雙眉滿是銀毫的楊戩的輕聲提醒之下,官家趙佶下意識地伸長了脖子,向著遠處張望。

當看到了那龐大的隊伍,正朝著東華門而來,而在隊伍的最前方。

一騎快馬當先而行,馬背上,那張熟悉且已經變得更加成熟與堅毅的俊逸臉龐。

讓官家趙佶一眼就認出了,這便是自己的愛徒高璋。

看到愛徒不管不顧地撇下大隊伍,徑直打馬飛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