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出兵錦州(第2/3頁)

就在半個月之前,朝廷再次下旨為夫君加官,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行中書令事,北京留守。

要知道,夫君之前本就已經是夏國公,太子少師、樞密副使,軍備部尚書,河北路經略安撫使,之後又兼了管內勸農使,以及管內觀察處置使等一系列的頭銜。

並且,夫君還兼著一個遼東道經略安撫使的頭銜,以便其監管遼東軍政。

可以說,夫君如今位之高,權之重,既是大宋的次相,同時在河北的地方上,其職權,完全不遜色於唐代的節度使。

官家這麽做,可是在朝堂上激起了強烈的反彈,彈劾夫君的奏折猶如雪片一般。

但問題是,官家當真是愛煞夫君,堅定不移的站在夫君這一邊。

而且也好在,宰相蔡京,還有那位權宦童貫居然也都站在了夫君這一邊。

一想到昔日在江南之時,那對被夫君戲稱為臥龍鳳雛的搭档,直到現如今,仍舊在夫君身邊。

只不過,那蔡杳蔡六郎如今已是寧國侯,寶文閣學士,軍備部左侍郎,河北路經略安撫副使。

而童智勝則是宋國侯,敷文閣學士,軍備部右侍郎,東京副留守。

可以說,這二位依靠在夫君身邊,蹭吃蹭喝蹭功勛的奇人,雖然這二位才幹庸碌,沒有什麽真本事。

卻猶如夫君的護身符一般,畢竟他們的長輩都是可以只手遮天的人物。

正是他們為了自己的兒子的前程,也只能硬起頭皮,與官家一起,替他們的親兒子與夫君這個少年俊傑三人組擋下了不少的明槍暗箭。

更何況,就那兩個家夥的本事,若非夫君一直都幫襯著,又焉能有今日?

摸著珠圓玉潤的孕肚,看到夫君那張俊逸儒雅的面容露出了一絲溫和的笑容。

“夫君,太子都說了些什麽,妾身看你挺開心的樣子。”

“太子告訴我,他的第一個孩子已經出生了,是一位皇子。

我大宋開國以來同,尚沒有當朝皇帝得嫡孫的先例,師尊甚愛之,如今已然命皇孫為檢校少保、常德軍節度使,封崇國公。

另外現如今朝堂之中,已經有臣工提議,請師尊拜我為太子太師,朝中雖然有臣工反對,不過師尊已然下旨。”

“再過些日子,旨意就會抵達雄州,只是那個時候,為夫應當不會在此。”

說到了這裏,高璋忍不住扭頭北望,到了那個時候,自己應該已經乘坐著大宋水師精銳的巨艦,進抵了錦州才是。

現如今,種師道已經回書,他業已經率軍和平進駐了那位於中京道東南角靠海的遷州與潤州。

遷州與潤州,就是後世所熟知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向北是遼西走廊西段,地勢險要,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稱其為“碣石道”。

這兩州的後方,便是渝關,只是現如今渝水水量減少,水勢減緩,已然不適合為關隘之險。

只要能夠將遷州與潤州牢牢掌握在手中,必可扼住遼西走廊,令北方諸夷難以寸進。

種師道率數萬精銳之師和平進駐遷州與潤州,自然也是得到了那南遼之主耶律雅裏的認可。

甚至還委派了遼興軍節度副使等高官前往配合宋軍安撫軍民。

而中遼之主耶律淳甚是憤怒,作為已經取耶律延禧為大遼之主的耶律淳從來都沒有把宋國放在眼裏。

畢竟在遼人的思維之中,宋國就是個人傻錢多,有些硌手的小垃圾罷了。

大遼面對宋國的勝績那麽多,歷代大遼天子,都以辱宋為樂。

而宋國君臣,哪怕是僅僅面對遼使,似乎都要低一人等,不敢發怒,只願卑躬屈膝地奉上財物,以求大遼之歡顏。

更何況那南邊的蕭奉先兄弟二人本就不是好鳥,如今趁勢在南京扶立梁王為遼皇。

這踏馬不是在跟自己爭奪權力,而且還強搶地盤,正所謂叔可忍,嬸不可忍也。

所以,耶律淳哪怕是知曉了那金國已經拒絕了自己的臣服,在興大軍防備那金國之余,也沒忘記舉兵南下。

命耶律大石領軍八萬,直撲遷州與潤州而來。

高璋自然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耶律大石興兵南下而無所作為。

這邊高璋又收到了來自於金國那邊傳遞來的情報,金國大將完顏迪古乃率大軍出遼陽府,目標直指中遼的國都中京。

面對著這樣的好消息,高璋已然決定,親自領軍,乘舟入海,然後伺機奪取錦州。

只要錦州拿下,那麽遼西走廊就完全掌握在大宋的手中。

而耶律大石的大軍就有腹背受敵之險。

況且拿下了整個遼西走廊之後,西可進逼耶律淳,北可抵禦金國蠻夷南下,南面則可挾制遼國南京州諸州縣,並對遼國南京道的三面包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