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下)(第4/4頁)

“破格錄十一之齡的高珪璋為有史載以來的神童狀元,又選賢用能,方有我大宋掃平西夏,解西北百年之憂患。”

“如今燕雲十六州光復在望,我大宋終於也有了復漢唐盛世之大氣象……”

安坐在樊樓東樓雅間中的師師姑娘,聽著下方的那些明顯喝得面紅耳赤,猶自興奮地在這裏高談闊論的達官顯貴。

優雅地擡起了玉臂,給坐在一旁,猶如泥雕木胎一般坐著一動不動的大宋天子趙佶遞上茶水。

雖然官家趙佶今日滴酒未進,可是他那張白凈的臉龐,已經赤紅得猶如喝醉了一般。

這些美溢之詞,是他這一輩子聽到過的最美妙的聲音。

那種感覺,甚至都快要趕上他第一次登上登仙舟,淩空百丈,遠眺大宋大好河山時的心情。

不,甚至是猶有過之,太祖立國,太宗皇帝除了掃平一個北漢之外,再無武功。

之後百余年來,大宋雖然文治鼎盛,富甲天下,但是卻成為了天下諸國眼中的受氣包,錢多人傻的那種。

而今,終於在自己與愛徒高璋的操弄之下,有了漢唐盛世之氣象。

漢之武帝,唐之文皇,也不知道等到自己百年之後,這天下,會給自己一個怎樣的美謚?

自己會被後世稱之為宋武帝?不不不,僅僅一個開疆拓土或者平定禍亂的巨大功業,又怎麽足以形容自己的那蓋世的才華學識,文采風流?

興許,只有一個聖字?不不不,那位遼國聖宗皇帝文治弱於朕,武功亦弱於朕,焉有與朕並列於青史之理?

等朕好好想想,還有哪個字,唔……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

不過那位唐高宗不過是多借父萌,方有此績,而自己雖也承父兄之業,卻遠勝父兄之功績。

必可像那唐太宗一般,開創專屬於自己的“**之治。”

唔……如此一來,似乎由義而濟曰景;耆意大慮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致志大圖曰景;繇義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義而齊曰景;明照旁周曰景的景字,更適合自己……

一副管事打扮的楊戩此刻腳步匆匆地趕到了樓上,湊到了正在考慮自己生前身後名的官家趙佶耳邊。

“……官家,遼國使節馬植,已抵東京。”

趙佶端起了茶水,猶如飲酒般一口抽幹,甚是揚眉吐氣地得意一笑。

“終於來了,他若是再不來,朕都想要派人去接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