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正好用以激勵將士們建功立業

“是啊,此事的確是一個大難題,朕也甚是犯愁,不知道該當如何才能解決。”

官家亦是幽幽一聲長嘆,目光落在了那難色滿臉的蔡京身上,然後又眼神一歪,落到了童貫身上。

蔡京都搞不定的政務,自己又能有什麽辦法?

童貫躬身垂首,很是謙虛地表示,奴婢只是精於軍事,對於治政方面,實在是無能為力。

“此等國策,還是由蔡相一肩擔之,奴婢就不再妄言,徒若笑柄……”

聽得此言,蔡京頓時心中一梗,掃了一眼童貫,心中連罵了好幾句家鄉垃圾話。

可也知道,自己都想不出更好的點子,他一個太監,難道還能比自己更聰明?

“莫非,除了朝廷命諸州縣組織百姓遷徙之外,蔡愛卿就再沒有第二條良策不成?”

官家趙佶沒有理會二人的小心思,而是繼續朝著蔡京開口相問。

蔡京薅了半天花白的長須,最終只能硬起頭皮搖了搖頭。

“請恕老臣無能,除此之外,老臣實在是想不出更好的良策。”

直到這個時候,官家這才從容不迫地一笑,手指頭輕晃了晃。

“朕倒有個想法,可以解決那光復舊土百姓遷徙之難題,還能夠讓那些重歸我大宋的疆域一旦有敵來犯,便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招募到經驗豐富的將士抵禦入侵外敵。”

蔡京與那童貫都甚是吃驚的把目光落在了官家那張笑眯眯的臉龐上。

如果你說你修真很有心得,又或者是藝術造詣又有突破,我們還能相信。

但你說你那玩了修真、搞藝術,跟女人勾來攔去的腦子,居然比我們還懂國家大政,這可當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了。

看到二人那副震驚中滿是不信的表情和眼神,官家暗暗撇嘴,咋的,看不起朕如此英明神武?

蔡京已經第一時間低下了腦袋,滿臉堆笑地朝著官家一禮。

“老臣魯鈍,還請官家明示。”

“朕所言之策,乃是昔日秦漢之時都曾經用過的:功勛授田制。”

“功勛授田制,老臣似乎聽聞過。”蔡京眼前亦是一亮。

……

迎著這兩位心腹重臣那震驚的表情,好歹已經提前做過了功課的官家洋洋得意地顯擺了一番那功勛授田制的利與弊。

而且,光復的舊土,正好處於大宋邊陲之地,那種地方,很容易會發生與外族蠻夷的摩擦。

你要從其他地方遷徙老百姓去,很容易引起紛爭,重要是,那些普普通通,只能在地裏邊刨食求活的老百姓。

又怎麽可能是那些弓馬嫻熟的外族蠻夷的對手?

但是如果采取功勛授田制,那可就不一樣了,首先能夠在邊塞新占之地獲得田地的都是有功的將士。

他們在戰爭結束之後,正好可以留在授田的邊塞之地耕作。

他們留下,自然親人家眷都會前來,自然人口也就可以留滯在了當地。

更何況這些有功的將士,哪一個不是久經沙場的老司機。

一旦有事,他們可以第一時間招募成軍,抵禦外族蠻夷的來犯。

甚至流賊小患,都不需要朝廷另外派遣兵馬,將當地的這些將士再一次招募起來,就可以解決掉。

蔡京兩眼直勾勾地看著官家趙佶,聽著官家這番已經十分熟悉的見解。

不得不承認,官家的這個辦法,用在新占之地,那是再好不過。

朝廷不需要去頭疼該怎麽去勸說百姓遷徙邊鎮之地,甚至還能夠省下一大筆的費用。

也不必擔心某些官吏幹出什麽人神共憤之事,導致出現重大變故。

就連童貫,也是聽得兩眼放光,的確這軍功授田制,倘若是在大宋境內實施,那就是典型的不現實。

但是在那光復的舊土之上,那些重新奪回來的領土上,把那些土地拿來授予將士們。

將士們既得到了實惠,感激朝廷,同時,將士們在戰後也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官家英明,奴婢以為此策大善,遠比讓諸州縣之百姓背井離鄉,弄得怨聲載道要好上許多。”

泥瑪……又搶老夫台詞,蔡京心中暗恨,也急忙開口搶下話頭。

“老臣也覺得此策可行,若是能夠局限於光復舊土,采取軍功授田制以充邊陲,想來此策實施的阻力,定然會少上許多。”

“看來你們也覺此策甚佳,那麽蔡愛卿,此事,就辛苦你去處置,盡快解決,正好用以激勵將士們建功立業。”

等到那蔡京與童貫告辭離開,已經熬了整整一夜的官家,此刻雖然身體已經十分疲憊,可是精神卻甚是亢奮。

……

來到了那書案跟前,開始抄起了筆,落於宣紙之上,給那遠在西北邊陲之地建功立業的小高寫信。

在信中,官家趙佶先是很狠地誇獎了小高一番,之後又很是得瑟地顯擺為師給你搞來了一把尚方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