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淄川薛氏玻璃工坊來了個官人(第2/2頁)

……

淄川不大,但也不小,這裏的手工業十分的繁榮,特別是這一帶,算得上是大宋最出名的玻璃生產銷售集散地。

只可惜,在大宋,玻璃玉這種玩意,早已經在宋人明白了玻璃玉的構成,再加上玻璃玉本身的質量問題。

使得玻璃成為了一種較為小眾的產品,但好在終究還是有銷路,讓淄川的這些玻璃工坊,得以繼續生存。

只不過大家的思路都很統一,就是想方設法,怎麽才能夠將這玻璃燒得跟玉看起來差不多。

只可惜,這原本就是一條邪道,完全跟玻璃的本質是反向而行。

但也不是沒有另辟蹊徑的玻璃工坊,就像薛老漢,帶著兩個兒子,經營著一家不大的玻璃工坊。

他們家的玻璃工坊的制品,與其他家的思路則有些不一樣。

就是在想方設法地怎麽努力讓玻璃變得透明一點,努力向水晶制品靠近。

為此,薛老漢與兩個兒子,不僅僅在燒制原料上進行改良,也在燃料上做文章。

說不明有一天,能夠燒制出跟水晶工藝品一模一樣的玻璃制品來。

正是因為他們家的這種思路和理念,制作出來的玻璃產品,都顯得較為透明。

重要的是,父子三人的手藝都相當不錯,不少大工坊有時候也會專門倒他家來制定一些制別訂制的玻璃器皿。

這天時間已然漸近午時,負責看守店鋪的薛夫人程氏見到有位體格健壯,步姿豪橫的中年人步入了商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