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還在庶常館念書的庶吉士們聽到了科舉考試要增添新學科的消息, 臉色都很精彩。

有人當場表示,“還好我這一屆考上了!不然下一次肯定沒戲!”

三年又三年,人生能有幾個三年。他們都學了數十載的四書五經了, 再讓他們去學習新學的數理化,思維方式完全不同,能不抓瞎嗎?

也有人借著庶吉士身份之便, 在翰林院中看到了新學教材。這一看之下,頓時驚為天人, 如癡如醉,靈感源源不斷, 抓著筆就開始做題, 一道接一道, 覺得自己還能再戰十年。

一看就是天賦點點在了數理化上面的。

這些人還頗為遺憾地表示, “若是早就開設新學科, 說不準我們早就考上了。”

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不過如果不考新學科, 新學內容在考卷上的占比不算太高,也不會給考生們帶來太大的負擔。

庶吉士們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十分樂於接受新事物。翰林院與時俱進, 給庶吉士們開了新學課。

來給庶吉士們上課的老師,當然是研究院的研究員們。畢竟以數理化的難度,想從翰林院裏隨便抓個翰林就能去講課,也挺不現實的。

來給庶吉士們上課的研究員,都是最新一批進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們跟著最初的那一波大佬們學了許久,基礎足夠紮實,來從頭教庶吉士們數理化綽綽有余。

也有將儒學奉為圭臬的庶吉士覺得新學很不成體統, 一點聖人之言都沒有,不大樂意學。但聽說小皇孫都在學新學, 能考上進士的哪有傻子,當然能判斷出日後新學也會成為一門顯學。

現在骨頭硬不肯學,指不定以後就會掉進什麽樣的坑裏。

畢竟新學倡導者,蕭景曜蕭少卿,目前官運亨通,十分有閣老之相。說不準他們得用的時候,蕭景曜都成功入閣了呢。

萬一蕭景曜當了首輔,大權在握,大力倡導新學,他們對新學一竅不通……

那畫面太美,庶吉士們想想就面色扭曲,捏著鼻子認認真真聽課,苦大仇深地和一堆數字死磕。

天殺的算學,怎麽就這麽難!

相比起來,化學竟然最受庶吉士們歡迎。誰沒看過《大齊日報》的破處迷信版面呢。那些千奇百怪的裝神弄鬼的方式,原來是這樣子!

庶吉士們瞬間就來了興趣。他們要是外放,最低肯定也是縣令起步。當縣令,文教也很重要。到時候他們給百姓們露上這麽一手,不得當場把人給鎮住?

庶吉士們學新學學得火熱,老翰林們也聽了一耳朵新學的內容。不得不說,跳出學術之爭來看,新學的東西還是十分有趣的,總感覺每天都有新收獲。

對於一手創出新學並將新學推到如今這般高度的蕭景曜,老翰林們的心情都十分復雜。著書立說,一直都是讀書人的追求。蕭景曜當官當得風生水起,深受帝王信任,沒想到他在這個年紀,竟然就能自創出新學,開宗立派,一代宗師。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好在蕭景曜不知道他們內心的感慨,不然的話一定要替自己澄清一下,他不過是知識的搬運工而已,給考生們提供了億點點考題,做出的貢獻實在微不足道。(被數理化折磨得死去活來的考生:?)

只能說,有蕭景曜這麽個愛搞事情的家夥在,是所有考生們的福氣。

高揚已經踏上了遊歷大齊的征程,還虛心接受了蕭景曜的建議,時不時還給蕭景曜修書一封,告訴蕭景曜他在各處的所見所聞,請蕭景曜指正。

蕭景曜只能感慨富二代自古以來就過得十分舒服。瞧瞧高揚這小日子過得多舒坦,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根本不用擔心錢的事兒。用高揚的話來說就是,祖上留下的財富足夠他舒舒服服地活上八百輩子了,只要不是被人騙著去了賭坊,或者腦子不清楚跑去重新做新買賣把褲衩子給賠掉,他這家底,想敗個精光,也十分有難度。

像他這樣,不能去賭坊,到處瞎跑,也算是給家裏做出大貢獻了。

真是讓人聽著聽著就渾身冒酸氣,這份潑天的富貴,擱誰誰不想要?

蕭景曜有被凡爾賽到。

劉圭進京後就住進了蕭家。兩家可是老交情了,蕭元青見了劉圭就想到了南川縣那一幫好朋友,看劉圭就跟看親兒子似的,每天都帶著劉圭到處跑,勢要讓劉圭將京城每個有趣的地方都看遍。

蕭景曜都覺得高揚那麽快就離開京城怪可惜的,跟著蕭元青,顯然還能給他的遊記增添不少素材。

劉圭這次進京也是做了長遠的打算的。一是想看看京城有沒有賺錢的門路,劉圭從小耳濡目染,學了劉慎行的一身做買賣的本事,要是有蕭景曜支持,在京城開個鋪子一點問題都沒有。二則是想看看蕭景曜,重溫一下當年的友誼,順便看看蕭景曜會不會給他安排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