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正寧帝定定地看著蕭景曜, 想到蕭景曜嘴裏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另外三個已經歸為塵土,唯有華夏長存, 又想到宇宙寰宇,眾生皆是滄海一粟,大齊如此強大, 萬國來朝,在這寰宇之中, 竟然也不過是一個小角落。

雄主天然就對開疆擴土有著狂熱的追求,正寧帝性情溫和, 但也有自己的追求。先前正寧帝憋著一股氣, 一心想要做出一番成就, 好證明是先帝看錯了他, 用事實去打先帝的臉。到後來, 蕭景曜出現後, 正寧帝對成為一代聖君的渴望更重。

天降祥瑞,這等機緣, 要是還不把握住, 能後悔八輩子。

蕭景曜現在能在正寧帝面前不斷叭叭,不怎麽掩飾自己,也是摸清了正寧帝這番心思。

正寧帝想到海禁,也覺得頭疼,“這是太/祖定下的規矩,現在想要改,怕是不易。”

後繼者的無奈, 祖宗家法不可改。海禁這麽多年,不知有多少豪強從中受益, 他們又成為了朝中一些官員的支持者和恩人,多方利益糾葛之下,哪怕他們不在朝堂,依然擁有攪動朝堂風雲的力量。

正寧帝作為大權在握的帝王,當然不會為了這些豪強頭疼。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早已經過去,哪怕是世家,在皇權面前也該低下高貴的頭顱,更別提所謂的地方豪強。

高高在上的帝王是不會覺得豪強能真正威脅到他的。不信看歷朝歷代的末帝,朝堂都腐敗成那個樣子了,依然能作天作地,發起瘋來要宰人,別人也攔不住。

這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讓正寧帝頭疼的是,海禁是本朝太/祖定下來的規矩。太/祖當年在水師上吃了大虧,哪怕最後一戰中,太/祖以弱勝強,將對手狠狠打了下去,但心裏依然對水師沒什麽好感。登基後,又因為海上事務繁多,瞧不上各地小國,索性直接禁海,不許大齊官民在海上同其他人有任何往來。

交流都不行,更別提做生意了。

蕭景曜知道這段歷史後都覺得離譜。因為嫌麻煩,就放棄海上貿易,順便直接定下海禁的規矩,也不管至關重要的馬六甲海峽,這是什麽絕世大聰明啊?

蕭景曜無法理解。

開國之初,國庫再弱,也不至於弱到這個份兒上,連水師和戰船都不想養太多。或者說,開國那一圈能臣中,估計沒有特別會做買賣的。不然的話,禁什麽海?走海上貿易,開通了航線後,國庫立馬就能充盈起來!

但問題就在於太/祖對大齊來說,地位太過特殊。開國太/祖本就享有至高無上的威望與聲譽,甚至有各種神異的傳說,在百姓心中早已神化。正寧帝作為太/祖子孫,當然知道各種太/祖的各種神異傳說都是為了鞏固他“天命之主”的地位,將他奪得大位的行為合理化。

但問題在於,祖宗家法,後世子孫想要改,那真是困難重重。尤其是要改太/祖留下來的法度,一個不留神,正寧帝就得背上一個不肖子孫的罵名。

正寧帝本就重名聲,舍不得讓自己的名聲沾染任何汙點。冷不丁讓他擔上這樣的名聲危機,正寧帝也需要深思熟慮。

就算正寧帝最終同意下來,朝中那些在海禁中獲利的官員,必然會默契地形成黨羽,扯著太/祖這杆大旗,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正寧帝指指點點。

困難再次超級加倍。

蕭景曜十分清楚正寧帝會面臨的困難,但他更清楚海權的重要性。真要錯過這個機會,那蕭景曜未來幾十年,半夜醒來都要坐起來扇自己一巴掌。若是蕭景曜記憶中那段因為閉關鎖國而造成的慘烈歷史依舊發生,那蕭景曜就算化為塵土,千百年後都會有一抔黃土半夜起來狠狠抽自己大嘴巴子。

正寧帝定定地看著蕭景曜,蕭景曜毫不畏懼地直視正寧帝的眼神,用眼神告訴正寧帝自己的決心。

正寧帝沉默片刻,倏而問蕭景曜,“開海禁,很重要?”

“非常重要!”蕭景曜神情堅定。

“重要到什麽程度?”

蕭景曜也不藏著掖著,連用語言包裝一下後果都不幹,徑直告訴正寧帝,“若是不開海禁的話,後世子孫很有可能碰上亡國滅種之災。到時候究其原因,提出海禁的太/祖,可能就要背負千古罵名。”

正寧帝神情一肅,李首輔等人也震撼到腦子一片空白,連話都說不出來。

正寧帝腦瓜子也嗡嗡作響,心中已然掀起滔天巨浪。良久,正寧帝才找回自己的理智,“何至於此?”

蕭景曜的神情是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冷酷,“為何不能如此?四大文明古國,其他三個,又何嘗沒有強大的時候?而它們如今又在哪裏呢?”

關上國門,捂住自己的耳朵,蒙住自己的眼睛。不去聽不去看這世界的變化,最終只會讓人用炮火轟開國門,留下一段字字泣血的屈辱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