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倭國使臣大概十月到大齊, 和他們一樣,前來京城朝貢的,還有周圍的高黎、琉島、交趾、、寮國、爪哇等各種小國的使臣團。

鴻臚寺瞬間就忙碌了起來。

蕭景曜看著各國使臣團陸陸續續進京, 再一次感受到大齊國力的強盛。所謂的萬國來朝,並非一句空話。大齊現在確實做到了讓周圍小國全都俯首稱臣,前來朝貢。

這些使臣團中, 最讓蕭景曜關注的,並非倭國的使臣團, 而是一個叫作“滿剌加”的使臣團。

蕭景曜在正寧帝的養心殿看過大齊的疆域圖。周圍的附屬國,疆域圖中也有。

現在的這個“滿剌加”王國, 聽起來很是拗口, 但以後世的習慣來看, 稱它為“馬六甲”, 頓時就世界聞名了。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海峽, 目前可以算是在這個王國的控制之下。再加上爪哇國也臨近馬六甲海峽, 兩個國家加起來,基本就控制住了整個馬六甲海峽。

換句話說, 馬六甲海峽, 現在可以算是在大齊的掌控之中。

後世人都知道馬六甲海峽對亞洲的重要性。毫不誇張地說,誰掌控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是亞洲海洋的霸主。只可惜蕭景曜所處的那個時空中,王朝放棄了對馬六甲海峽的掌控,以至於失去了制海權,直到蕭景曜穿越之前,華夏在馬六甲海峽都插不了什麽勢力。

蕭景曜在正寧帝的養心殿中看到大齊的疆域圖時, 整個人都震驚了。正寧帝以為蕭景曜是震驚於大齊疆域之遼闊,不無得意地指著輿圖對蕭景曜笑道:“這都是太/祖當年打下來的領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圍那些小國, 給大齊提鞋都不配。一國都比不過大齊一個省,他們願意對大齊稱臣,也是因為大齊能給他們好處。每年都來朝貢,帶的東西,有的倒是稀罕,有的就……”

似乎是想到了什麽不堪回首的事,正寧帝不由搖頭失笑,驕傲地看著大齊疆域,豪氣萬丈,“前朝末年,民不聊生。當年太/祖起事時,立志要給蒼生開一個太平盛世,讓黎民百姓安居樂業,再也不受苛捐雜稅,戰亂兵戈之苦。如今大齊邊疆戰事已平,各地有災情,朝廷立即撥糧賑災,朕登基後,更是輕徭薄賦。愛卿你看,現如今的大齊,是否有一點太平盛世的景象?”

蕭景曜一開始進翰林院的時候,就被安排進了去給前朝修史。是以許多別人不知道的史料,蕭景曜都知道。

本來以蕭景曜這個年紀,是不會知道前朝末年是什麽光景的。這會兒又不是信息發達的後世,想知道什麽,上網搜一搜就能出現一大堆資料。本朝修前朝史,史料都在朝廷,蕭景曜能看到第一手史料。當然,都是官方史官的記載,極少部分摻和了一點民間傳聞,也就是野史。但在編史書的時候,一般不會采用野史的說法,只是給修史的人提供另一種視野。采不采納就看編史書的人怎麽想。

雖然說史書必須要公正客觀,但有些人修起史來,夾帶私貨的也不是沒有。全看編史書的人的品行和操守。

正寧帝一提前朝末年,蕭景曜腦海中就下意識地浮現出一大堆“人相食”的記載。天災倒是其次,前朝滅亡,更多的是人禍。前朝末帝是個只管自己享樂,不顧百姓死活的帝王,甫一登基,就大興土木,在各地建行宮,造奇觀,不知累死了多少百姓。造奇觀的同時,那位末帝還想著征兵攻打交趾,又征發了數十萬男丁。

末帝在位十多年,百姓沒有一年休息過,最終男丁征不到,只能女丁頂上。民不聊生,明明國內沒有戰亂,人口數卻年年銳減,到本朝太/祖開國之時,清算天下戶口,才發現前朝末帝這一通騷操作,直接讓國內人口減半。要不是各地農民受不了紛紛揭竿而起,最終反了他,再讓他繼續禍禍百姓,說不定就能讓他達成國內無戰事都能讓百姓十不存一的“千古一帝”。

蕭景曜想到前朝末帝幹的那些傻叉事,眼角都忍不住抽搐。

對比起末帝在位時百姓的慘狀,如今正寧帝治下的百姓,確實稱得上一句安居樂業,盛世騰飛就在眼前。

蕭景曜由衷地稱贊正寧帝,“陛下愛民如子,確實是一代聖君。臣等三生有幸,得遇明主。”

封建帝制之下,能臣常有,而明君不常有。多的是昏聵平庸之主,人菜心還高,對自己的能耐一點數都沒有,有能臣偏生就不用,還把人家一貶再貶,大半輩子都出不了頭。或者是人死政消,好不容易出現個能臣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為國續命上百年。然而人一死,朝堂上各種騷操作就來了,甚至還把人給挖出來鞭屍。

各種離譜的騷操作,誰看了這些記載不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