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蕭景曜有點懵逼。

蕭景曜目瞪口呆。

蕭景曜眨了眨眼, 確信自己沒有出現幻聽。

這事兒吧……就很離奇。

雖然說升職加薪是好事,但大齊自有國情在,官員三年一考評的規矩擺在那兒呢, 表現得再優秀,也得等三年,積累下的功勞攢在一起升職, 哪有像蕭景曜這樣,破例擢升一次不夠, 還來第二次的?

一年一次破例擢升,蕭景曜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總感覺這裏頭有什麽坑等著自己。

蕭景曜直覺往胡閣老的方向看去, 以胡閣老對他的執著來看, 蕭景曜合理懷疑這次搞事情的就是胡閣老。

蕭景曜的目光剛望過去, 就看到胡閣老氣得胡須都豎起來了, 唾沫幾乎飛到兵部尚書王閣老臉上, “你個老狐狸, 我提了這麽多遍,陛下這次也是被我說動了, 讓蕭景曜去六部, 你現在跑出來摘桃子了?要臉嗎?”

蕭景曜頓時眯了眯眼,自己果然沒猜錯,這次確實是胡閣老搞事情。

雖然這對自己來說是好事,但蕭景曜心裏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說實在的,蕭景曜還想在中書舍人這個位置上多待一段時間,正寧帝和閣老們治理朝政的小課堂呢,常聽常新, 每次都有新收獲。

再說了,現在蕭景曜搞事情, 也是仗著自己是天子近臣,每天都能見到正寧帝,可以及時溝通。他能這麽大膽地提出這麽多想法,很大情況下就是因為正寧帝和閣老們都在,要是他的提議有什麽不符合現實情況的地方,執政十五年的正寧帝自然可以發現。要是正寧帝也發現不了,還有閣老們呢。

李首輔三朝老臣,不至於這點政治敏銳度都沒有。

說白了就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蕭景曜現在搞事情完全只管自己提出想法,根本不管具體施行,有什麽責任也輪不到他頭上來。要是讓他單獨下六部,蕭景曜辦事肯定又會更謹慎些。

要不是正寧帝確實和傳聞中一樣的性情溫和,蕭景曜也不會這麽快就放下戒心,開始搞事情。

到了六部之後,不管去哪個地方,蕭景曜肯定還是要看一看周圍的同僚們,以及頂頭上峰能不能為自己扛事。

這麽一看,去戶部貌似還挺合適的?畢竟以胡閣老在正寧帝面前都跳腳和其他人爭辯的做派,蕭景曜要是想要搞事情,胡閣老還是可以給他擔點責任的。

不是蕭景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官場上刀光劍影不要太多,蕭景曜要是去了六部還想繼續搞事情,那頂頭上峰的品行可太重要了。不然,要是蕭景曜倒黴碰上個沒擔當的上峰,事情辦好了,上峰攬功勞飛快,要是出了問題,蕭景曜這個剛去部門的新人,不就得被上峰推出去頂缸?

好事兒沒自己的份,或者大頭被上峰分走,自己喝點湯。出了問題責任全部都是自己的。這種傻逼事,蕭景曜要是沖上去,他脖子上的就不是腦袋,而是用來湊身高的榆木。

胡閣老性格稍微暴躁一些,但也很有擔當,以他的傲氣,不至於幹出拿人頂缸的事情,反而會將此事一力擔下,認為這事兒是他同意幹的,他也有責任。胡閣老本來就十分看好蕭景曜,要是有什麽疏漏,他肯定會想辦法把蕭景曜保下來。

至於兵部尚書王閣老。蕭景曜和他不太熟。這位閣老屬於貴人少言型的,輕易不開口,一開口必定有要事,直入重點,十分犀利。李首輔也是這個路數,但李首輔親和力比王閣老強,性格更圓融,既能犀利地指出不足,也能拿話將事情圓回來,給對方留一點顏面,不至於讓人將公務上的事情轉化為私人恩怨。

蕭景曜雖然可以在政事堂旁聽閣老們和正寧帝商議朝政大事,但也就這樣了。他一個正六品的中書舍人,總不好主動往閣老們眼前湊。他是正寧帝的中書舍人,和閣老們又沒關系。蕭景曜要是真的這麽幹了,定然會在正寧帝和閣老們心裏留個沒有分寸的印象。

那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種虧本的買賣,蕭景曜素來是不幹的。

所以蕭景曜雖然在政事堂旁聽了很多次閣老們的議政,對每位閣老的性情和行事手段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但要論起私人關系的話,蕭景曜和他們確實沒有私下往來。

大家都是有分寸的人,不會因為正寧帝的脾氣好而犯忌諱。脾氣再好的帝王也是帝王,萬一哪天一個不舒坦要發作你,理由都是現成的:天子近臣和閣老私交甚密,你們想幹什麽?

聰明人從來不會幹給人留把柄的事兒。

蕭景曜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出來,論好感度,六位閣老中,胡閣老對自己的好感度是最高的,其次是李首輔,再次是吳閣老,接下來則是禮部尚書鄭閣老,至於兵部尚書王閣老和刑部尚書季閣老,對蕭景曜的好感度是根據正寧帝的態度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