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蕭景曜早就猜到自己剛到翰林院可能會碰上頂頭上司給的下馬威。這都算是職場潛規則了, 千年之後也差不多。

認真想想,蕭景曜六元在手,有史以來第一人, 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傲氣在身上的。旁人角度看,只覺得蕭景曜可真厲害,不是文曲星下凡都達不到這個成就。但從上司的角度來看, 下屬太過光芒萬丈,本身就是個不太穩定的因素, 不利於自己的管理。所以一般職場新人剛進公司,或多或少都會被打壓一波。也算是另一種服從性測試。

白手起家的蕭景曜可太清楚這裏頭的套路了。

翰林院掌制誥、史冊、文翰等事。雖然扺掌翰林院的翰林院學士才是正五品的官職, 放在權貴如雲的京城根本不夠看的。但翰林院要起草各種文書敕誥, 朝中各種禮議制度同樣要經翰林院起草成文, 還有天子詔書和聖旨, 也多由翰林起草。所以別看翰林院學士這個正五品的官職品級不高, 但這可是實打實的天子近臣, 清貴又體面。

分量著實不輕。

除卻翰林院學士外,翰林院還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侍書、待詔、五經博士等職位。蕭景曜這個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也就只在正五品翰林院學士, 從五品的侍講學士和侍讀學士,以及正六品的侍讀侍講之下,其他的典籍、待詔、檢討等官員,品級上還不如蕭景曜這個官場菜鳥呢。

槍打出頭鳥,哪怕蕭景曜本身足夠收斂,但他彪悍的戰績依然讓人不敢直視。誰讓蕭景曜達成的成就太過光芒萬丈,一不留神就會閃瞎別人的眼。

每屆一甲三人都會直接入翰林院, 所以翰林院最不缺的就是狀元。許多狀元意氣風發來到翰林院,摩拳擦掌要幹出一番大事業, 指點江山一展胸中抱負,卻沒想到當初以為的起點,就是他們這輩子的終點。

在翰林院蹉跎幾十年,編了一輩子書的狀元也不是沒有。

現在領著蕭景曜來整理書籍的翰林院修撰,頭發胡須全部花白,據說已經在翰林院當了二十年的修撰,是先帝時期的狀元。

蕭景曜的心情也挺復雜,二十年來官職紋絲不動,他都不知道該說這位前輩是極其會明哲保身的聰明人,還是該說這位的性子可能不大適合官場。

老修撰姓江,把蕭景曜往屋裏一帶,一句話都不說,轉身就走。

蕭景曜眨了眨眼,看著屋裏亂七八糟的書籍,深深嘆了口氣。

萬萬沒想到,來上班的第一件事,是要搞衛生。

這就很離譜。

然而在翰林院,這很合理。

翰林院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書。世家大族沒有的典籍,在翰林院都能找到。畢竟一切典籍都要經翰林院編修完善之後,再呈給宮中藏書樓。有的十分珍貴的孤本,原本和精美的備份都會送去藏書樓,但翰林院也可以自己留一份存档。

所以在翰林院中待了幾十年的翰林,他們可能在為官之道上欠缺了一些,但絕對是滿腹經綸,各種經史典籍張口就來。

剛才領蕭景曜過來的江修撰,估計也是移動的藏書樓。

在翰林院二十年待下來,成天都和書打交道,文人對書籍的喜好是刻在骨子裏的。這年頭兒書籍並不好買,翰林們地位不錯,很是清貴,但薪俸著實不高。京城居大不易,就憑翰林那點俸祿,他們能在京城養活一家老小都是精打細算安排得當。自然也沒有別的娛樂項目,那不就只能剩下看書了。

蕭景曜都有些好奇,外地翰林們到底是怎麽在京城過下去的。單單是租房的價格就不低,差不多要花掉他們一半的薪俸,租的還是又遠又破的房子,每天來翰林院點卯當值,都得走半個多時辰的路。

沒辦法,薪俸不夠,就得省吃儉用,連驢車都舍不得租,只能靠雙腿走著去上班。

這個通勤時長,打工人看了都落淚。

京城的冬天,寒風就跟刀子似的,積雪也有腳踝那麽深。大早上深一腳淺一腳走上半個多時辰,到了翰林院,估計就真的應了那句“四肢僵勁不能動”。

就算是一路科舉廝殺出來,有了官職在身,日子也不容易啊!

蕭景曜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好在蕭景曜賺錢的本事不差,進京前就賺夠了買宅院的錢,現在沒有租房的壓力。

蕭元青買的那間宅院,雖然不在中心的權貴圈,但也離中心城區不算遠。蕭景曜來翰林院點卯,走個一盞茶的時間就到了。

人的幸福就是這麽對比出來的。現在已經是七月,艷陽高照,蕭景曜早上來翰林院倒也還好,現在官員是卯時上班,換成後世的時間,也就是說官員最遲在早上七點就要到官署衙門畫卯,不然就是遲到,也會有相應的懲罰。要麽是罰俸,要麽是官員考評降級,更嚴重的,可能烏紗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