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為民立命(第2/2頁)

自華夏以來,儒家,道家,法家,百家皆有立世之學說,但無論任何一種學說,它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皇權統治。

皇權統治的核心是民眾,是民心,簡而言之,數千年來,無數聖賢達者用盡了辦法,創造出各種理論,都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幫他們鞏固皇權,穩定民心,從而達到王朝千秋萬代的目的。

李欽載剛才的話非常務實,他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緩和了統治者與百姓的矛盾。

以前每遇災年,統治者在做什麽?

他們在防,在戒備,提防災民鬧事,提防野心者趁機揭竿造反,所以災年時的軍隊進駐災區,目的不是幫助災民,而是隨時準備鎮壓。

如同大禹治水,歷代帝王用的是“堵”,而李欽載,用的是“疏”。

堵不如疏。

相比之下,以前災年時,官府的防備態堵死了百姓的生路,而李欽載,則打開了一條生路,給了百姓另一個求生的選擇。

生存,不僅僅是種地,地廢了,還能做工,只要勤勞肯幹,終歸能活下去。

若百姓都相信自己餓不死,誰還會冒著掉腦袋的危險造反?

李治嘴裏喃喃道:“以工代賑,以工代賑……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