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入甕,收網(第2/2頁)

……

刺史府門外,糧商們求見李刺史未果,苦苦等到第二天,不好的消息再次傳來。

江南道又有一批賑糧入城了,這次仍然是十幾車,大約一萬多石。

劉阿四和部曲們押著糧車,大搖大擺進了城門,十幾輛糧車在城內招搖過市,劉阿四特意在客棧和糧鋪門口晃悠了一陣,才將糧車押送入官倉。

下午時分,城內十幾家供應官倉糧食的糧鋪掛出了告示。

今日始,全城糧價每升再降一文。

城內百姓愈發歡騰雀躍,人人奔走相告,民居內許多百姓已敲鑼打鼓,如同過節般欣悅。

住在客棧的糧商們卻如喪考妣,神情惶然。

糧價再降一文,看似是小錢,但刺史府對外釋放的信號太強烈了。

是的,李刺史已不稀罕糧商的糧食了,你們愛賣不賣,至於還想賣四十文一升,呵,想屁吃呢。

糧商們不會坐以待斃,此處已無賺錢的希望,我們就去別處,換個地方賣不行嗎?

劉阿四押糧入城後不到一個時辰,糧商們紛紛招呼夥計和車夫,推著糧車出城離去。

這次糧商的離去,並未給城內百姓造成任何恐慌,百姓們對此毫無所動。

南方的糧食已經填滿了官倉,誰還會在乎數十文一升的高價糧?

然而,糧商們出城後沒過多久,卻灰溜溜地推著糧車再次回城了,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

城外通往鄰城的道路,竟被寧朔都督府的將士們挖斷了,糧車根本無法通行,除了回城,糧商們別無選擇。

惶惶不安地回到並州城後,糧商們沉不住氣了,派人稟報背後的大人物,如今的並州情勢嚴重,他們已經扛不下去了。

就在糧商們剛回到城內,兩千將士也奉令入城,接管了並州城防。

並州城裏的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

不知何處傳出的流言,北方大旱,晉中動蕩,相鄰州縣已有不穩的跡象,可能會有民變。

並州李刺史防微杜漸,未雨綢繆,不僅下令調兵入城,還挖斷了四個方向的道路,以防民變。

流言越傳越廣,很快全城皆知。

糧商們終於絕望了,他們知道自己這次必然賠血本了。

無論如何,手裏的糧食必須盡快脫手,然後趕緊離開並州城。

流言是真是假,對糧商都不是好消息。

如果是真,民變果然發生,那麽整個晉中都是糧商的敵人,糧食敢出城就會被搶,糧商們的性命都保不住。

如果是假,是李刺史炮制出來的謠言,那就是打上了他們手裏糧食的主意,高價吸引糧商入城,突然冒出所謂的江南道賑糧,最後挖斷道路,散播所謂民變流言……

這特麽分明是一個仙人連環跳呀。

再苦苦硬撐下去,鬼知道那位年輕的刺史還會搞出什麽陰謀詭計,剛剛入城所謂接管城防的兩千將士,他們……難道真的僅僅只是接管城防?

呵,天真了,焉知他們不會對城裏的糧商們下手?

大災時節,哄擡糧價,李刺史為民請命,痛下殺手,穩定城內糧價,糧商人頭落地,百姓拍手稱快……

這幅畫面是不是很經典?

糧商們只想好好活著,不想成為經典……

想到這裏,糧商們頓覺脖子發涼,渾身冒出雞皮疙瘩,仿佛有一柄無形的刀不知不覺架在脖子上了。

手裏的糧食必須脫手了,白送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