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兵凋零(第2/2頁)

保護主家最重要的是風平浪靜,像一片死湖一樣不泛絲毫漣漪。一旦出現不同尋常的事物,便代表著可能發生變故。

所以此刻劉阿四才會如此緊張,如臨大敵。

院子裏,李欽載笑了,用力拍了拍劉阿四的肩:“輕松點,不要太緊張,把我的命交給你們,我從來沒有擔心過。”

劉阿四擦了把額頭的汗,苦笑道:“小人卻快擔心死了,真害怕刺客還沒來,小人已憂思過度而亡……”

“你一個粗人,學什麽文藝腔,憂思過度這種事還輪不到你,那是讀書人才有的症狀。”

急促的腳步聲從院子外傳來,一名禁軍的隊正匆忙走來,向李欽載稟報。

莊子裏確實出了事,不過只是一件看起來並不特殊的事。

一位老人故去了。

老人也是莊戶,曾經的老兵,大約六十多歲。

在唐朝能活到這個歲數,絕對屬於喜喪。

禁軍隊正剛剛打聽來的消息說,老人身子最近有些抱恙,於是家人今日套了一輛牛車,將他送到渭南縣,在縣城請了一位大夫把脈開藥。

開好了藥,子女帶著老人還在城裏逛了一陣,畢竟莊戶人家難得進一回城,那時老人的身子也還好,甚至還有胃口在街上買了一個鍋盔吃了,六十多歲的牙口,鍋盔咬得嘎嘣嘎嘣的。

誰知回到莊子裏,老人就不行了,藥都沒煎,老人便昏迷不醒,一直拖到半夜,終於氣絕壽終。

剛才莊子裏傳出的哭聲,便是老人的子女在哭喪。

李欽載聽完隊正的稟報,站在院子裏沉默了一陣,低沉地道:“按理我應該登門吊唁的,但為了不給你們添麻煩,我就不去了。讓宋管事帶些銀錢,代表我慰問一下家人吧。”

“這位老人,當年也是跟隨我爺爺征戰過的忠誠老兵,終究又凋零了一位……”

……

第二天一早,莊子裏便傳來敲鑼打鼓聲,李欽載不用看都知道,故去的那位老兵的家人開始起靈堂,辦喪事了。

喪事很隆重,宋管事連夜送了不少銀錢過去,老兵的子女自然往寬敞處花錢。

村裏的鑼鼓嗩呐,還有祭祀的牲畜等等,都屬於比較高規格了。

披麻戴孝的子女們跪在靈堂內,莊戶們紛紛沉痛地登門吊唁。

白天李欽載倒是比較自由,只要不出村口,在莊子裏還是能夠自由活動的。

於是李欽載也親自登門吊唁,在老人的靈牌前跪拜致意後,又安慰了老人的子女兒孫。

司禮頭披麻布站在靈堂內,不停掐算吉時,隨即眼睛猛地一睜,望向村口的小路。

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一行僧人正緩緩從村口走進來,他們一邊念誦經文,一邊垂瞼低眉,虔誠地合十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