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戰後歸國

戰敗的後果,便是失地失城,子民盡戮,王室凋弊。最後還不得不咬牙忍痛將女兒送給敵人。

戰爭就是如此殘酷啊,不然為何千年以來的人們都祈禱和平?

真實歷史上的唐倭白江口之戰,其實是倭國最接近滅國的一次戰爭。

可惜的是,真實歷史上唐軍海戰勝利後,卻由於百濟國和高句麗的東面戰線牽絆,實在無力抽調將士東赴登陸倭國本土,從而給了倭國喘息之機。

此後千年中原王朝更叠,卻再也沒人登陸倭國本土,當然,倭國經此一役,千年內也不敢輕易挑釁中原,反而愈發恭順。

白江口海戰,確實為中原打出了千年的和平,但對熟知歷史的李欽載來說,還不夠。

如今李欽載來了,這個來自千年後的靈魂改變了歷史的軌跡。

火器閃亮登場,又恰好抓住了時機,數千將士登陸倭國,幾無可抗之敵,給長安的君臣們好好打了個樣兒。

李治和朝臣們也都是玲瓏心竅,一見我大唐幾千人便能殺得倭國人仰馬翻,全境無敵,更何況是倭國啟釁在先,大唐占住了道義,那麽,將倭國納入囊中何樂而不為?

事情就這樣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一萬援兵登陸後,李欽載如虎添翼,倭國眼看亡國在即。

獻女兒?不管用。大唐天子要的是國土,是徹底的順服,是一塊包圍鉗制高句麗的前沿陣地,是做到太宗先帝做不到的事。

倭國皇長女鸕野贊良走進唐軍大營的那一刻,唐軍已占領了倭國四分之三的國土,西部南部和中部已在大唐王師的掌握之中。

倭國君臣只剩下北部地區的控制權。那塊可憐的地盤在千年之後,叫“北海道”。

若唐軍繼續北進,倭國君臣除了跳海便只剩下吊頸了。

傾巢危急之時,中大兄果斷獻出了自己的皇長女,不得不說,小日子過得不錯的鬼子們還是很識時務的。

鸕野贊良立馬派出隨從,將李欽載提的停戰條件轉告中大兄。

而她,則在唐軍大營裏住了下來。

李欽載命劉阿四等部曲給她分配了一個帳篷。

鸕野贊良很有覺悟,她知道進入唐軍大營後,從此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長公主,而是大唐上國少將軍的女人。

從這位少將軍的態度來看,似乎對她很嫌棄,鸕野贊良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見狀又開始調整自己的態度。

既然對方很嫌棄,大概率是不會給她名分的,於是鸕野贊良自覺地成為了侍候李欽載飲食起居的侍女,一個丫鬟的角色。

李欽載對鸕野贊良的服侍不拒絕,但也不主動,任由鸕野贊良服侍自己,但他卻沒碰過她。

雖然有幾分像三上老師,可李欽載心裏總有點膈應。

來大唐久了,不知不覺沾染了一些種族歧視的毛病,於是異國人在他眼裏真成了猢猻。

大唐人對異國女人也不是不肯收納,時年的新羅婢在大唐的上流階層裏就比較受歡迎。

因為新羅婢同屬東亞人種,長相與大唐人沒有區別,同時新羅婢性情溫順,逆來順受。

無論床笫上解鎖姿勢,還是生活裏解語體貼,都算得上女人中的佼佼者,充分滿足了男人的心理需要,這便是新羅婢在大唐受歡迎的原因。

幹一行,愛一行,人家的業務能力確實強。

但,鸕野贊良憑啥?

倭國的長公主,在李欽載面前貌似恭順,但李欽載還是能清楚地看到鸕野贊良藏在眼底裏的傲氣和不服,侍候他起居也是各種粗手粗腳,業務能力一塌糊塗。

這副高傲不服同時又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的樣子,李欽載實在沒興趣碰她。

四月十二,倭國再次派出使節來到唐軍大營,帶來了中大兄的答復。

李欽載提出的七個條件,中大兄願意答應其中五個,但駐軍權和京都宮闈兵權,中大兄堅決反對,並強烈抗議。

沒關系,本來就對停戰不報希望,李欽載與程伯獻商議後,決定繼續北上進攻。

若沒有鸕野贊良入大營乞和的話,李欽載原本的計劃是徹底將倭國滅亡,然後廢倭國宮室,保留倭國子民,設大唐安東都護府。

並請旨從大唐派出教書先生東渡,在倭國各地辦私學,從教育,服飾,語言,文字,風俗等各方面凈化倭國孩童的認知,使之對大唐產生歸屬感。

文化上的凈化,才是對故國徹底的滅亡,從此成為中原國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大兄的拒絕,李欽載並不意外,畢竟他也清楚自己提的停戰條件多麽嚴苛。

收到中大兄答復的第二天,唐軍開拔北進。

孫仁師的水師一直遊弋在倭國外海境線邊,對倭國北部地區虎視眈眈,時而突然登陸,屠戮村莊人口,然後揚長而去,登艦繼續遊弋,與李欽載所部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