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三箭定天山(第2/2頁)

李欽載沉默半晌,忽然笑了:“剛出虎穴,又入狼窩,崔小姐真是命途多舛,流年不利呀。”

劉阿四試探道:“若崔小姐還是決定暫居甘井莊,咱們該如何處置?”

李欽載淡淡地道:“對我來說,一個陌生人而已,只要她不打擾我的生活,我也不會打擾她,她做任何決定是她自己的事,我為何要處置?”

“可這是咱李家的莊子呀。”

“罷了,任她住下吧。除了李家莊子,外面估計有不少崔家派出去的眼線,她們還能去哪兒?若將她們趕走,崔家必然會找到她們,那時我就算不想成親也必須要成親了。”

劉阿四咳了兩聲,道:“小人見那崔家小姐挺好的姑娘,五少郎為何不願與她成親?”

“強扭的瓜不甜,與一個厭惡我的女人成親,你覺得我的後半生將會過上怎樣的日子?”

劉阿四懂了,沉默半晌,忽然嘆道:“若五少郎早幾年醒悟,您在長安的名聲也不至於……”

說到這裏劉阿四不敢說了,但神情還是充滿了惋惜。

李欽載卻深有同感。

我若早幾年穿越過來,也不至於背上這麽多黑鍋。

……

長安城,太極宮。

今日有兩個消息傳進了太極宮,都是好消息。

第一個消息,鐵勒道行軍大總管鄭仁泰派軍使快馬來報,王師行軍已至天山,並與鐵勒九姓部落開啟戰端。

鐵勒擁兵十萬余眾相拒,兩軍在天山腳下對峙。

草原遊牧民族性情驍勇魯莽,兩軍對峙時也不發起進攻,而是派了十幾個驍勇之士來唐軍陣前挑戰。

於是鐵勒道行軍副總管薛仁貴單騎出戰,用李欽載發明的神臂弓當即射了三箭,三箭皆命中兩百步外的鐵勒勇士,余者懼於薛仁貴神威,紛紛下馬請降。

三箭過後,鐵勒部落士氣急降,唐軍大總管鄭仁泰立馬下令全軍出擊。

鐵勒敗退,一潰百裏,此戰唐軍斬首無數,勝局已定。

縱觀這場戰事,皆因薛仁貴的三箭而始,所以鄭仁泰向朝廷快馬送來的軍報裏,以薛仁貴三箭為北征鐵勒之首功。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第二個消息,李欽載在甘井莊為了給蕎兒啟蒙,編撰出《百家姓》,當百家姓在甘井莊的孩童們口中越傳越廣時,離渭南不過百裏的長安城終於也聽說了。

於是《百家姓》從民間傳入了宮闈,上達天聽。

太極宮,承香殿內。

身著黃袍的李治長笑不已,心情十分愉悅,就連最近常犯的暈眩之症也減輕了許多。

“好個三箭定天山,我大唐將才後繼有人矣!”李治大笑道。

一旁的武皇後含笑朝李治行禮:“臣妾恭賀陛下,大唐北征鐵勒,王師橫掃漠北,威服天下。”

李治笑得愈發暢快。

這一次是真正揚眉吐氣了。

在此之前,長孫無忌也好,褚遂良也好,都常說當今天子不如太宗先帝,這些難聽的話令李治十分生氣,但又無可奈何。

客觀的說,從目前來看,李治確實不如李世民創出那般顯赫功績,畢竟李治登基時天下基本已經安定,對外用兵的機會不多。

而李治的治國理念與李世民也有所不同,李治是英明君主,他知道李世民在世時由於對外用兵過於頻繁,導致人口和財賦都減少,民間已傷了不少元氣。

李治登基後,主要的精力便用在休養生息上,軍事方面的成就自然不如李世民。

可是這一次,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大唐王師鼎定漠北,一戰而勝,對李治來說確實是個極大的好消息,他終於能在朝臣面前昂首挺胸了。

老子英雄兒好漢,父皇能打勝仗,朕照樣也不差。

至於李欽載編撰的《百家姓》,便是另外一個好消息了。

如果說三箭定天山是李治的“武功”,那麽這篇突然冒出來的《百家姓》便是李治的“文治”。

一天之內,李治同時點亮了“文治”“武功”兩個技能點。

偏偏事情就是那麽巧合,薛仁貴射的三箭,恰好用的是李欽載發明的神臂弓。

李治的文治武功,都跟李欽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