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君臣奏對(第2/3頁)

這要是說錯了一句話,中書舍人是在紙上畫個圈圈刪掉,還是一絲不苟地記下來?

萬一李欽載嘴瓢,當著李治的面開個車,說個葷段子……

嘖,好羞恥,一羞千年的那種。

“正經點,正經點,你特麽一定要正經點……”李欽載嘴唇蠕動,低聲警告自己。

做了半天心理建設後,李欽載情緒漸漸安定下來。

場面有點大,不過還好,一切仍在自己掌握中。

偌大的兩儀殿,君臣三人各占一方,隔得很遠,說句話都有回音。

李治看出了李欽載的不自在,不由笑道:“李卿松快一些,今日朕只是與你隨便聊聊,不要在意朕的身份,朕比你年長十歲,你把朕當成兄長亦無妨。”

李欽載扯了扯嘴角。

呵,你管這場面叫“隨便聊聊”?你家聊天都是這麽聊的?

李治也察覺到此時君臣的距離實在不宜“隨便聊聊”,於是揚聲命宦官入內,在大殿正中擺上一張矮桌。

李治率先走下來,坐在殿中的矮桌後面,笑著朝李欽載招了招手,示意他也坐過來。

李欽載也不客氣,當即向前幾步,跪坐在矮桌的另一邊,二人隔桌而坐,這下與李治近在咫尺了。

旁邊的中書舍人見狀,神情猛地一肅,然後落筆開始疾書。

李欽載心裏癢得難受,他真的很好奇中書舍人究竟在紙上寫了些啥,君臣奏對還沒開始呢,你就開始做起閱讀理解題了?

沒來由地有點擔心,這貨做錯題了咋辦?筆在他手上,他若胡說八道誰來抽死他?

若寫什麽“上善,召李欽載近前而坐,李欽載恬不知恥,居然真的坐下了”……之類的混賬話,李欽載要不要提前抽他一頓?

畢竟是要流傳後世的東西,關乎自己千年後的名譽呀。如今的李欽載,立的可是“浪子回頭”的人設。

浪子回頭的意思是,以前或許混賬一點,但以後一定是個挑不出錯處的聖人,介尼瑪要是被一個舍人胡亂編排……

李欽載不知為何,思緒竟然沒在李治身上,反而對那位默不出聲奮筆疾書的中書舍人分外關注。

李治笑吟吟地看著他,見他眼神不住地朝中書舍人那邊瞟,李治有些好奇,剛準備問,李欽載突然開口了。

“喂,那位舍人,你寫了啥?是不是在罵我?”李欽載眯著眼問道。

不僅李治愣住了,連奮筆疾書的中書舍人也愣了。

停筆愕然望向李欽載,舍人愣了半晌才脫口道:“沒……”

李欽載放下心,猶不忘放狠話:“不要胡說八道哦,我回頭就去打聽你家住哪兒……”

中書舍人又愣了片刻,隨即反應過來,自己居然在天子階前被赤裸裸地威脅了?

然後中書舍人憤怒了,臉孔迅速漲紅,卻礙於天子駕前不可失儀,深吸一口氣強自忍住怒火。

李治一直保持呆怔狀態,直到李欽載說完,李治才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笑就難停下了,李治笑得前仰後合不可自已,坐姿東倒西歪,渾無天子儀態。

李欽載面無表情看著他。

很好笑嗎?笑點在哪兒?

如果那位舍人真的一絲不苟記錄下君臣奏對的細節,落筆此處,大概要寫好幾頁紙的“哈哈哈哈哈哈哈”,被後世史學家痛罵灌水。

這大概是史上最逗比的君臣奏對了。

不知過了多久,李治才停了笑聲,擡袖擦拭笑出來的淚花兒,微微喘息道:“單聽說長安李景初多年混賬,卻不曾聞,李家五少郎也是一位妙人,朕當真該早些認識你才是。”

李欽載認真地道:“陛下,臣早已不混賬了。”

李治笑道:“是,確實不混賬了,不過說話行事,還是透出一股以前的味道,不過無妨,大節不虧,小節不拘,亦是一方棟梁。”

“人無完人,朕彀中納天下賢才,但能為國所用,何拘於細枝末節之盈虧。”

李欽載幹巴巴地道:“陛下聖明。”

李治含笑道:“神臂弓,馬蹄鐵,滑輪組,月余時光你便造出如此神奇的三物,是厚積薄發還是突然開竅了?”

李欽載猶豫了一下,然後決定說實話。

從見面到現在,李欽載看得出史書對李治的評價沒有偏差,他確實是一個心懷寬廣的仁義之君。

有帝王之氣,有天子威儀,但不會隨時隨地亂飆,大多數時候他是個仁厚寬容的君王,他的親和力是他身上非常重要的一種人格魅力。

李欽載沉默片刻,道:“臣不敢欺君,陛下恕罪。”

李治愈發有興致了:“朕從不因言罪人,你盡可隨便說。”

“臣最初造神臂弓,是為了脫罪,”李欽載看了他一眼,低聲道:“那時臣失了先帝禦賜的白玉飛馬,眼看要流徙嶺南,臣不得不盡快造出神臂弓,以求將功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