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梅回京(第2/3頁)

她同婆母鄭氏行過禮便要去吩咐家宴的事情,卻聽鄭氏道:“等你回來安排,我兒怕是要餓死。”

鄭氏聲色俱厲,不悅地掃了陸鳶一眼。她向來不喜陸鳶,嫌厭陸家小人嘴臉,為了攀附平威侯府竟想出下藥這種下作手段,生米煮成熟飯,逼人就範。

攙扶在鄭氏身旁的王嫮掩去目光中的得意,狀似和善地解釋:“嫂嫂不必忙了,我已安排妥當。”

其實家宴的事陸鳶早有準備,雖然提前了,一切按部就班便好,不須費何心力,王嫮只消動動嘴,吩咐一聲,功勞就有了。

陸鳶對此事不置一詞,微頷以表謝意:“有勞弟妹。”說罷便站去婆母身後,剛擡手想要扶住她手臂,被鄭氏嫌厭地甩開了。

陸鳶識趣,沒再上前,只恭敬立在鄭氏身後,神色平靜溫婉,看不出半分委屈。

眾人等了片刻,見一輛馬車在一隊府兵的簇擁下緩緩行近,卻不見褚昉的身影。

“坐馬車回來的?我兒莫不是受傷了?”

褚昉文武兼修,體魄強健,便是冬日出行也都是騎馬,是以鄭氏見到馬車第一反應便是褚昉受傷不便騎馬,她憂容滿面,急急向前迎了兩步,府門前的人群便如潮水一般,隨她腳步齊齊向前湧去。

打馬行在馬車前方的是褚昉近隨,見此情境,忙下馬趨步迎上,沖鄭氏叩拜下去。

“怎麽回事,你的主君如何了?”鄭氏越發擔憂地問。

“主君進宮面聖,囑咐小人先送表姑娘回來。”

鄭氏松口氣,越過近隨看向馬車,鄭孟華已帶著一雙兒女下了馬車,紅著眼睛朝鄭氏走來。

褚昉已在之前的家信中說過接鄭孟華回京的事,鄭氏雖然惱恨兄長在褚家落難時落井下石,卻並沒遷怒侄女,此刻見鄭孟華形容憔悴,不似養在自己身邊時光鮮,不由紅了眼圈。

“姑母。”鄭孟華語帶愧疚,帶著兩個孩子要跪,被鄭氏托住手臂攔了下來。

“回來就好,平安就好。”鄭氏面色慈藹,語氣中並無半分怨懟,握著鄭孟華手臂溫聲安慰她。

“母親,外頭冷,別受了風寒,快回去吧?”王嫮關切地提議,沖鄭孟華遞個眼色,兩人一左一右攙扶著鄭氏,單把陸鳶撇開去,在人群的簇擁下跨進府門。

闔府女眷的目光幾乎都不動聲色落在陸鳶身上,心中不免思量:平威侯青梅竹馬的未婚妻回來了,陸鳶這位鳩占鵲巢的夫人該何去何從?

陸鳶神色依舊如井水無波,面上帶著清淺而禮貌的喜悅,似笑非笑,淹沒在迎接的人群中。

眾人坐在廳堂寒暄,陸鳶從鄭氏姑侄的談話中聽出褚昉提前歸京的緣由來。

為鄭氏賀壽只是其中一端,更緊要的是凱旋大軍收到欽天監的消息,今冬的雪落得早,且極可能連著落上幾日,到時積雪封路,回京行程恐要再延。褚昉怕鄭孟華兩個娃娃受不住雪日趕路的寒冷,這才率軍提前趕回。

聽到這裏,王嫮別有深意地看陸鳶一眼,笑語中帶著歆羨,“不知三哥竟還有這般體貼的時候。”

府中上下都知褚昉待陸鳶冷淡,兩人成婚兩年有余,褚昉如今的起居都還是大丫鬟操持,並沒交給陸鳶這位夫人,莫說體貼了,便是尋常的相敬如賓也不曾見。

王嫮此話無疑在陸鳶心間捅刀子。

眾人目光不約而同投向門口位置,那裏站著存在感極低的陸鳶,若不是王嫮這句話,眾人都想不起來房裏還站著一個名正言順的平威侯夫人。

陸鳶在眾人意味不明的目光中笑了笑,沒有接話。王嫮卻挑釁地再次開口,直接問陸鳶:“嫂嫂,你說是不是?”

陸鳶笑意不減,擡頭對上王嫮目光,“侯爺素來宅心仁厚,這般做也不稀奇。”

她溫溫吞吞,竟似一個泥人任人揉捏,眾人很快便轉移了目光,看回與鄭氏寒暄的鄭孟華。

廳堂之上一片和氣融融,忽聽外頭傳來一道清朗的聲音,是褚昉一母同胞的弟弟褚暄回來了。

“母親,大喜事!”

聽見自家夫君的聲音,王嫮含笑迎了過去,恰碰上褚暄掀簾進門,便問:“什麽喜事?”

褚暄旁若無人牽過王嫮的手暖在手中,走向鄭氏道:“三哥平亂有功,晉爵安國公了。”

眾人聞言,紛紛向鄭氏道賀,堂上頓時鬧哄哄一片,陸鳶卻似淹沒在滾滾沙海中的一粒微塵,一如既往無人問津,好像加官晉爵的人與她沒有分毫關系,憑誰也不會將這份榮耀貼在她身上。

褚暄卻在這時接著說:“聖上本來還有重賞,三哥都婉拒了,只向聖上要了一道恩旨。”

眾人看向褚暄,卻並不稀奇是何恩旨,想來褚昉加官晉爵,母親和妻子定也有了榮封,少說也得封個郡君一類。

念及此,終於有人朝陸鳶投去幾分羨慕,暗暗感嘆她這個夫人雖不得寵,但只要占著那個位子,有些東西總是差不了的。